2020年,因疫情原因很多事情被迫“暫停”,還有一部分則是持續“加速”。
2020年巖板熱持續升溫,聊到巖板大家都很興奮;業內不少人把2020年稱為中國巖板發展的元年。如今的建陶行業,暗流涌動的產業變革正在發生,傳統渠道被打碎與迭代,新的物種與品牌開始重新構建。這背后,則是個永恒不變的主題“產業生命周期。”
何謂產業生命周期?是產業/產品從開始到結束的生命周期。大致分為幾個小點:
①首先由兩個要素所決定:一是基于市場的需要,二是消費者的需求和欲望對產業的推動。只有具備這兩個要素,一個產業/產品才有發展的基礎。
②是導入期:產品開始投入市場,接受市場的檢驗。
③是成長期:產品得到市場認可,產量、銷量逐漸增加,利潤開始上升,企業開始掌握核心工藝技術。
④是發展期:產品變成消費者耳熟能詳的品牌,日常都會使用,這個時候利潤的坡度慢慢下降。
⑤是成熟期:伴隨著大多數企業加入,產業的利潤達到平均值,這時很難通過效率實現突破,只能靠資本的手段得到市場份額。
⑥是衰退期:當產業進入衰退期,需要重新回到起點,開始認真做研發、準備,重新尋找新增量市場;這也是非常流行的行業第二增長曲線。
而大多產業都經歷著這6個階段,當然,建陶行業也不例外。傳統產業渠道正面臨競爭困境,企業打價格血戰屢見不鮮,找不到突圍方向。尤其是新環境數字化、互聯網、新零售常態下,這些相對于傳統企業來說起步稍微慢了點;所以這也很好解釋了為何傳統企業往往被瞄成“落后”的靶子。
言之,唯有只有不斷變革,跟上這些階段;完成“產業的周期性迭代”這是建陶企業成敗第一關鍵要素。假如一家建陶企業能夠保持十幾年的高速發展,那很顯然,它的發展道路一定不是在同一個邏輯下,而是不斷地進行自我超越、自我增值。今天真正成功的企業,邊界都是模糊的。

2014至2017年正值傳統陶瓷產業的雄風,四年均超過一百億平方米的年銷售規模。可是繼2018年跌破100億平方米之后,2019年中國陶瓷磚產量連續降至82.25億平方米;2020年受疫情影響,有專業人士預測,2020年整個全國陶瓷產量下滑15%到20%,大概在70億平方米的區位。
這兩天討論最多的,因為產品渠道模式的改變和工藝技術的進步,讓巖板產品發生新的定義。所以把傳統建筑裝飾材料跟大家居板材化兩方面疊加時,能否有可能把我們陶瓷行業的產能又拉回到所謂的一百億? 目前,有關巖板的很多問題還值得深思;一切仍是是未知數。
任何產品如果想跳躍成為新物種,最基礎的是完成一次大膽的想象。大家都知道,巖板最大的應用領域在泛家居,可替代傳統材料。但是我們有沒有冷靜下來分析,在應用端我們怎么去拓展,巖板在各個領域被替代的材料能有多大市場份額,有沒有一定要用巖板的理由,如何走進消費者的視野;目前制造端工藝技術、加工配套的不完善,替代過程中的質量問題;會不會讓客戶失去了信心……基于種種問題都將直接影響到巖板發展周期。
其實現在很多建陶企業還在用賣磚的思維做巖板,不管加工配套;實際上等同于浪費了這個機會;沒有想象的翅膀,到頭來恐怕還是會以失敗告終。
精準找到消費人群通過是最好的出路。如今我們都在講教育消費者,其實消費者不能過多的教育。消費者是去滿足的,通過引導目標消費者慢慢帶動發展成消費者的剛需。其次,新零售的作用在于連接商品和消費者,巖板的價值,取決于能否解決客戶的需求;這就需要了解消費者需求,通過一定的方法形成口碑,不斷累積自己產品的消費人群。
其實,傳統建陶行業不一定只能是暮氣沉沉的產業,如果能在巖板新物種產品上發揮到極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視家的意義。未來不給巖板設限,除了在家居領域外,增加探索的深度;在不同的場景有著獨有的功效和連接。不斷突破目前的限制,探索更精彩的使用空間。如此以來,我們看到將是行業里朝陽蓬勃的“少年氣”。
巖板新物種想象的核心在于,它的意義和應用形式都不像傳統產品的靜止性,巖板的應用和服務是動態的,要用具有互聯網思維的動態的流動性看待這個產品。
曾有聽聞,任何產品想要完成迭代的兩條路徑:第一,與數字超級IP關聯,與時尚潮流端形成連接。第二,與新技術和目標環境發生某種聯系,通過與第四次浪潮科技制造時代有關的新材料、新人工智能、新技術、5G通信發生連接以后被賦予重新想象的空間。
可見,理解產業/產品的生命周期,不僅能帶領企業避免沒落,更能從中發現新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