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2010北京國際車展正以恢宏的氣勢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汽車專業人士、媒體和其他參觀者。16個國家和地區的2100余家參展商、990輛展車、89輛全球首發車集體亮相……規模空前,令人眼花繚亂的第十一屆北京車展,在今年的全球各大車展中,可謂一枝獨秀,笑傲江湖。
2009年我國汽車產銷均突破1360萬輛,成為全球汽車市場中增速最快和最重要的新興市場,也成為各大跨國汽車巨頭銷售業績的主要增長點。今年一季度,中國車市依舊保持強勁勢頭,產銷量分別超過400萬輛,比去年同期增長50%以上,持續領先國際市場。可以說,中國汽車市場成為挽救全球車市的重要動力,提振了經濟危機下全球汽車行業的信心。
顯然,受惠于中國汽車市場的井噴,成就了本屆北京車展的輝煌,然而思維不能僅僅局限于這種單向的聯系上。
首先,隨著中國汽車的強勢崛起和國內車市的暴漲,人們對于汽車需求不僅限于購買,還包括許多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車展就是其中一種承載汽車文化、傳達消費信息、展示產業和市場格局的平臺形式。北京車展的舉辦不僅順應了國內汽車發展形勢,而且也已經被打造成了全球舉足輕重的國際車展之一。就像當年中國汽車不入流一樣,北京車展也曾經被指斥為“地攤”、“騾馬市”,今天這一尷尬的低水平運作已被一個嶄新的、高品質的、國際化的、站在時代前沿的新車展取代。必須有這樣的一個高水準的國際車展,才能與中國這樣的汽車大國地位相契合。
其次,北京車展如此之熱,背靠的是中國市場這棵“大樹”。車展是表,市場潛力是里。跨國公司把北京車展當做A級車展,是因為中國市場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興汽車市場,而且潛力依然巨大。作為全球戰略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全球的汽車廠商把目光聚集于中國,把熱情投入到中國市場,把產品爭先恐后地“奉獻”給中國消費者,自然是順理成章、不足為奇了。北京車展之所以能在很短的時間里達到現在這樣的規模,不是主辦者做出來的,而是隨著中國汽車產業的飛速進步和汽車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而發展起來的。
再次,本屆北京車展正處于一個非常時期。世界五大車展除了日內瓦沒有地方汽車工業的支撐外,其他都以本國本地區發達的汽車制造業作為支持。如今美國車業因為破產深陷困境,日本車業受到金融危機牽連以及最近豐田召回事件的打擊而走向下坡路,大傷元氣,其他如德國和法國也受到全球經濟形勢的拖累而不同程度減緩了發展速度,因此,中國的北京車展有望藉此登堂入室取而代之。即使中國汽車的生產和消費不是世界第一,我們仍然可以在國際車展中謀得一席,至于原因,就在于過去被看好的中國汽車的發展潛力已經釋放出來,無論從產業制造還是從市場消費來說,中國都將在全球車業中扮演重要角色,甚至有領銜和主導世界的趨勢。
在這個背景之下,北京車展無疑被賦予了重任,不僅要展現中國汽車市場蓬勃發展的實力,倡導低碳生活的主張,同時還要展示出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汽車市場的復興與趨勢。北京車展最大的功能是在短時間之內吸引公眾對于汽車產業的關注度,就像奧運會一樣,如此短的時間之內對大家產生強烈的沖擊力。北京車展雖然不是最早舉辦的車展,但已經成為目前國內最大的汽車展覽會了,其對市場風向標作用更加明顯:一方面從汽車產業來講,汽車廠商利用這個平臺向社會發布它的戰略、它的產品,向大眾傳遞它的核心價值,對于整個產業鏈而言,通過車展把產業訴求的方向展示給廣大的消費者;另一方面,對于消費者層面來說,大家也有這個機會,利用車展的契機最終推動市場消費,讓中國汽車市場能夠健康快速穩定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