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政府利用這次學區調整的機會,讓我們小區的孩子實現就近入學。”眼瞅著6歲的兒子大良到了上小學的年齡,家住環山盛景小區的范女士心里一直很著急。她擔心兒子沒法在附近上學。
范女士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從她家所在的5號樓往北不到500米就是東方雙語實驗學校東校,“走路也就幾分鐘”。然而,去年和前年,小區里的孩子都沒能順利地進入這所家門口的學校。得知濟南市近期對中小學學區進行調整,范女士和鄰居們充滿了期待。他們盼著,這一次,政府能幫他們解開這個心結。
沖著學區買了房, 物業卻說“別考慮了”
3月8日上午,記者來到了環山盛景小區。該小區位于環山路以東,緊鄰開元山莊 (論壇),原名環山盛庭 (論壇)。這個新建小區共有6棟樓,多數居民都在2009年以后入住。
范女士一家在2010年入住小區。“當時買這個房子就是奔著附近的東方雙語實驗學校,宣傳頁上也說這里是學區房。”范女士說,因為聽說孩子入學時要住滿3年,剛住進來她就給兒子落了戶。
家住5號樓2單元的李女士選擇在這買房也出于同樣的原因。“買房的時候我們還去東方雙語實驗學校看了一圈,離我們小區非常近,走著就到了,覺得挺好。”李女士的外孫今年也是6歲,也面臨著上小學。
范女士給記者提供的一份《環山盛庭小區業主生活手冊》中,也提到了在東方雙語實驗學校辦理入學手續的必備條件:“1.在此片區購買有證房屋并且居住3年以上者;2.雙語學校不接受轉校學生。”有的居民甚至還查到了東方雙語實驗學校的學區范圍,環山盛景小區就在四條邊界之內。
似乎一切都顯示,只要住滿三年,孩子就能順利升入東方雙語實驗學校。然而,這種樂觀情緒在2011年小學招生時被潑了冷水。“物業的一個經理就告訴我,東方雙語學校已經招滿了,別再考慮了。”5號樓3單元的王女士告訴記者。后來,他們就此事咨詢教育部門,對方給出的答復是,東方雙語實驗學校招生已滿。另外,“小區沒交教育配套費”,不在學區之內。
前兩年小區里的孩子只能被動地擇校
2011年和2012年,小區里入學的孩子基本都選擇了擇校,有的進了東方雙語實驗學校,有的遠走他處。
“我真沒想到,家門口有學校竟然還上不了。我沒別的想法,就盼著孩子能就近入學。這樣每天接送也方便,孩子在路上也安全。”范女士是一位高校教師,她說自己并不在意兒子上的是不是熱點學校,只盼著能少受點累,“哪怕早上多睡一會兒”。李女士也表示,孩子到遠處上學,不光路上不安全,還要雇人接送,無疑增加了孩子和家庭的負擔。據了解,今年,該小區面臨升學的適齡兒童在10人左右。
另一個讓家長們擔心的事情是擇校的代價。“如果沒有學校上,我們只能被動擇校。考高中的時候,孩子不能占指標,必須比人家高幾十分才行。”范女士說,她不愿看著孩子頂著“擇校生”的帽子,承受太大壓力。
歷下教育局: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入學訴求
日前,濟南市教育局下發的《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學區調整及公示的實施意見》,要求各縣(市)區教育部門堅持無縫隙覆蓋和就近從優的原則合理推進學區調整。這一規定讓范女士和鄰居們看到了希望。
3月8日下午,就環山盛景小區孩子的入學問題,記者咨詢了歷下區教育局教育科。教育科一位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濟南市教育局的要求,他們目前正進行學區的調研工作。“其實,我們每年都會根據調研情況,對學區的范圍進行微調。”這位負責人告訴記者,“我們在調整學區時,一直本著就近從優的原則,讓孩子在離家近的學校上學。像環山盛景小區這種情況,我們也會在學區調整時充分考慮居民的實際需要,盡最大努力滿足孩子上學的訴求。”這位負責人說,按照濟南市教育局的要求,3月20日各縣(市)區要通過網絡、新聞媒體、政務公開欄等形式向社會進行學區公示。在這段時間,他們會進行充分的調研和論證。“教育局也歡迎市民能及時地與我們進行直接溝通,反映訴求,以便于我們更好地做好這項工作。”(盧玉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