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居燈具無疑是家居飾品裝修最后的點睛之筆,通過燈光顏色、造型以及多燈組合使用等方式,可以營造出不同的家居感覺。但值得注意的是,目前部分燈具市場魚龍混雜,各燈具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燈具價格更是陷阱重重,面對如此行情,究竟該如何選購呢燈具呢?瓷庫中國小編在這提醒大家,選購家居燈具切勿光貪圖外表“美貌”,還要考慮燈具的環保節能與安全性能。
在去年315前后,全國各地的工商管理和質監部門紛紛開展了大規模的質量檢查活動。然而,從全國范圍來看,燈具行業這次考試成績普遍不理想。產品質量差、合格率低,困擾燈具行業多年的問題仍然沒有得到有效解決。
不同品牌燈飾(燈飾裝修效果圖),其質量及價格會相差很大。一般品牌大廠生產的產品都通過了質量體系和3c認證等強制性認證,其防觸電保護、耐久性試驗、耐燃燒等項目是否合格等均在產品包裝及檢閱報告中有詳細說明。全國連鎖加盟好項目特別是對于打算安裝于木質材料表面的吸燈、壁燈、臺燈、落地燈等,一定要選打f標記的燈具。像一般真正的名牌產品,每一個水晶飾面上都刻有品牌標志,而一些仿名牌產品,有的只在較大的水晶燈外圍或顯眼之處安裝優質燈珠,而在燈飾內層或隱蔽之處則以次充好、或者水晶垂飾規格不統一等等,這有可能影響燈具質量及使用安全性。
廣東省的質檢結果由于涉及地區廣泛、抽查批次較多而似乎更具普遍意義:該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共抽查中山、佛山、江門、廣州、深圳、惠州、東莞7個地區100家企業100批次產品,抽檢產品批次合格率為21%.節能燈主要不合格項目包括騷擾電壓、防觸電保護、燈功率、初始光效/光通量及諧波等。抽查后,該省內38家產品質量較差的生產企業被勒令整改,其中,燈具生產“大戶”中山市就有17家。
多選打標記的燈具選燈第一眼肯定是看款式,然而很多人在選購家居燈飾時,往往很容易被其富華絢麗的外表所迷惑,熊總提醒消費者,選購家居燈飾切勿僅貪圖“美貌”,而應內外明察不放過任何質量隱患。在選購過程中,某夫婦只顧看外觀,對質量卻一竅不通。對燈具的每個細微之處都仔細察看,不放過任何一點蛛絲馬跡。
對此一位資深的燈具銷售人員向記者透露:“價格混亂是目前燈具市場上的弊病,物價部門要求商家‘明碼標價’至于‘明碼實價’目前則沒有相關規定,而真正的成交價則要看消費者的砍價本事了。至于一款燈具兩種賣法,關鍵要看你有沒有購買欲望,第一種1999元七折優惠的賣法是抓住了消費者‘便宜沒好貨’的心理,針對一些對燈具市場不了解的人,特別是一些年輕人,只圖外觀的時尚和別致,有的時候價錢高了反倒樂意購買;而另一種是,一旦消費者對商品進行詳細咨詢,處于買與不買兩者中間,商家則認為你有購買的欲望,此時就用打折、優惠、送贈禮品等實惠吸引消費者。”
燈具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消費者購買時很少考慮到其安全性。日前,筆者在一些燈具專賣店采訪時了解到,選購燈具的顧客大多數把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款式、價格上,對燈具的安全性則很少考慮。
同一些成熟行業如家電行業相比,燈具行業相對混亂是不爭的事實。業內人士表示,行業內大大小小的企業數不勝數,生產出的產品從設計到質量更是差異極大,這其實是各種不合格燈具充斥市場的主要原因。
迄今為止,在國內的燈具品牌中還無法找到像GE、飛利浦、歐司朗那樣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綜合優勢的領頭企業,行業內企業眾多,魚龍混雜,又缺乏領軍品牌。當然近些年來,也有一些企業從小到大,由弱到強,逐漸在行業內占據了一席之地,從各地的抽檢報告中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些較為知名企業生產出的產品質量相對較好,大部分不合格甚至劣質產品都是由一些“作坊”式的小企業生產出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