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有網友爆料稱某品牌(下簡稱A品牌)在網絡上發布的瓷磚效果圖系抄襲另一品牌(下簡稱B品牌)。爆料者稱,A品牌發布的效果圖除地磚外,其他部分皆雷同于B品牌。該事件再次引發行業對知識產權的關注和思考。
針對這一事件,有行業知名設計師告訴記者,就中國目前的大環境來講,對知識產權的重視程度偏低,陶瓷行業近年來雖高喊“維護知識產權”,但真正去做的并不多,維權之路十分艱難。他還表示,國內的陶瓷行業,從產品花色、產品展示到品牌形象等各方面都存在模仿抄襲現象,在佛山幾大陶瓷品牌匯聚的地方轉一圈,稍微留心就可發現,山寨比比皆是。
該設計師對網絡上的效果圖進行了分析。他說,就圖片來看,A品牌的效果圖確實雷同B品牌,但就行業設計現狀看,設計師一般都有自己的素材庫,并且經常去網上找一些素材來作為創作參考,真正純屬原創的,少之又少。在已有素材上進行修改和設計,是被行業默許的。有些設計師由于趕時間,或者本身就懶,對素材稍加改動就交差,而上級管理者通常對于設計這一塊都不熟悉,只要效果圖做得夠漂亮就拍板使用。
據行業人士分析,導致效果圖高度類似這一情況的原因主要有兩種:一是效果圖雙方都是通過購買素材。這種購買可以是企業購買或承接企業外包的設計公司購買。目前有很多設計公司或廣告公司的三維空間素材會流入市場,網絡上也不乏售賣模型或者效果圖的,大部分設計師都是通過修改購買得來的模型渲染出自家的瓷磚效果圖,其區別僅僅是使用該素材的時間有先后以及是否進行了二次設計。二是效果圖的場景是其中一方原創,后者通過“剽竊”,然后作一些修改以作使用。而這里的“剽竊”,有可能是公司內部人員的行為,也有可能是承接外包的廣告公司人員的行為。所以,搞清楚這個場景的效果圖是否是原創才是事件的關鍵。如果大家都是購買的或網上直接扒下來的素材,只能說是‘英雄所見略同’罷了,既然都不是自己的原創,何談剽竊?
行業專家表示,從瓷磚產品的展示角度來講,選擇某一個角度進行展示,肯定是因為這個角度的展示效果很好。看網絡上這些照片,A品牌并沒有完全抄襲,磚是自己家的,家具的角度、花色,整體空間色彩也經過調整,就行業目前狀況來說,并不構成抄襲。該專家提醒,行業知識產權意識薄弱,對于行業的發展提升極為不利,該事件暴露了行業存在的短板,大家應該靜下來思考“如何創新”這一問題,為行業注入新的生命力,而不是麻木面對抄襲和模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