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2月7日的佛山各大媒體公布了一條消息:禪城區“十二五”規劃(初稿)發布,并在本月之內網上征求公眾意見。雖然時間倉促,容不得我等多思量,但筆者在這里還是斗膽向禪城區“十二五”規劃的起草者進言一下。
按照公布的這份《初稿》,“十二五” 期間的五年,禪城區將設施“支點戰略”,構筑由季華商務總部經濟集聚軸、佛山大道現代商貿物流發展軸和佛山古鎮嶺南民俗文化商貿旅游區、石灣“千年陶都”、南莊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和南莊嶺南生態水鄉產業功能區組成的“兩軸五片區”空間格局。作為一個陶瓷行業人士,乍看這份《初稿》的感覺是,陶瓷產業真的已經不在施政者眼中了。雖然石灣的“千年陶都”規劃也在“五片區”之列,但局限于石灣地頭的所謂“千年陶瓷”充其量也僅是個名勝旅游區的概念規劃,根本無法涵蓋今天“佛山陶瓷”的全部。而“佛山陶瓷”作為一種產業的歷史深度、廣度以及其未來發展前景的預期,更是受地域限制的“千年陶都”規劃所難以呈現或折射的,F在,假如我們無視季華西路瓷海國際·佛山陶瓷交易中心、佛山水暖衛浴城、中國陶瓷總部基地以及華夏陶瓷博覽城等的存在,來規劃即將到來的“十二五”,相信大多數行業人士看上去會覺得是在“舍本逐末”。
禪城離開了陶瓷還有什么?這是《初稿》起草者可能需要著力思考的問題。佛山古鎮嶺南民俗文化商貿旅游區(一度自稱為“佛山清明上河圖” )規劃是基于歷史資源,“千年陶都”也基本是基于歷史資源。南莊戰略新興產業功能區目前并沒有什么真正的產業基礎,是一種應景也是前瞻性規劃。但在各地新興產業規劃蜂起的大背景下,我輩有何勝算不得而知。南莊嶺南生態水鄉產業功能區基本上可定位為房地產業,當中有休閑業也是以房地產業為主導。佛山大道現代商貿物流發展軸構想的靈感可能來自正在建設中的體量巨大的“世界家居博覽城”。但“世界家居博覽城”和已有的車城就能形成所謂“現代商貿物流發展軸”?要不要把“華藝裝飾城”帶上?而“華藝裝飾城”實際上去年在“規劃指引”中已處政府引導搬遷之列。
再看季華商務總部經濟集聚軸。季華路十里長街,目前算是發展總部經濟較成熟的地方。但有沒有想過五年內,這條路究竟能吸引多少企業總部進駐?佛山未來定位為廣佛都市圈的副中心,目前應該副中心也算不上。世界500強、跨國公司、中國500強總部應該都會在廣州、深圳落戶。就算有看上佛山的,區內還有南海千燈湖金融區以及未來大佛山的核心東平新城參與競爭,季華路又有多少勝算?季華路總部經濟的發展最終還得靠禪城本土企業支持。但說到本土企業,最后還是要回到陶瓷產業。
可仔細掐算,陶瓷行業建得起獨立總部的也并不多,除非把企業營銷展廳都算作總部,否則,有能力蓋100米以上總部大樓(據未正式公布的總部經濟規劃要求)的屈指可數。有了中國陶瓷總部基地一、二期,目前本土陶瓷企業營銷總部的需求已基本滿足,未來的增長點主要在外域,包括佛山周邊清遠、恩平以及福建晉江、江西高安等地,這些地方的陶瓷企業來佛山設營銷總部,完全是沖著佛山在陶瓷行業的商貿地位而來的。金融危機之后,國外品牌到中國貼牌,并在中國銷售的增多,這部分品牌的中國區銷售總部也會增加,佛山因而也是其首選。因此,禪城打造季華路總部經濟帶,最終還是離不開作陶瓷這篇文章,而且還得放下身段,從為企業提供營銷總部做起。否則,就有點好高騖遠了。
同樣在7日前后,佛山各大媒體還刊登了一條消息:南莊申報“中國陶瓷商貿之都”。不錯,經過三年的整治,南莊陶瓷企業從高峰期的75家銳減到13家。而與此同時,昔日的“中國建筑第一鎮”蝶變成全國最大的陶瓷展示貿易中心,轄區內的華夏陶瓷博覽城、陶瓷總部基地、瓷海國際共進駐陶瓷營銷中心1100多家,屬于總部的150家。南莊趁勢打出“中國陶瓷商貿之都”的牌子也是順勢而為。
但既然南莊也在申報“中國陶瓷商貿之都”,而且,總部基地、瓷海國際及即將招商的水暖衛浴城都在季華西路,為什么我們在規劃禪城“十二五”的時候不考慮做大做強陶瓷商貿平臺這一塊?而在季華商務總部經濟規劃中也不考慮陶瓷作為禪城唯一主導制造業的現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