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2020年結束基本只剩下三個月,從今年整天行情來看,不論是是建博會、潭州展還是陶博會;巖板可以說占絕對“C”位。陶瓷、家居甚至連石材這些領域巖板都成為我炙熱的產品。瓷磚變得泛家居板材化,除建陶企業紛紛新建巖板生產線外,石材企業也不例外,10月4日,作為一家專業從事石英礦山開采、加工及人造復合石英石板材生產的新型高科技企業,河北領標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投資20.8億元、占地330畝,年產800萬平方米新型節能超薄巖板項目首條巖板生產線正式點火。巖板彰顯著歷次變革中材料的更新迭代過程,很多業內人士都比較看好巖板未來的發展。
細數巖板幾大優勢
柔:3mm以下的薄巖板,具有普通陶瓷所不具備的韌性,常溫下可彎曲成弧。
薄:巖板臺面厚度可以僅僅是傳統陶瓷磚的1/3。
輕:超薄巖板的平均重量只有7kgs/㎡,反觀傳統陶瓷磚平均重量為23-27kgs/㎡。
透:巖板的漫射光滲透率最高可達2.5%,具有能透光的類陶瓷材質屬性。
性能強:具有耐高溫、耐磨刮、防滲透、耐酸堿、零甲醛、可食用級、環保健康特性
那么巖板到底有沒有什么痛點?事實上,巖板還屬于初期萌芽階段,巖板還存在一定的痛點難點的。
第一:營銷體系未實現。如果陶瓷行業不能自己搭體系,依賴石材思維,去品牌化、材料化…很容易讓巖板陷入無底線價格戰。要真正讓這個產品做好,一定要搭建全產業鏈,自屬的加工中心和物流中心。同時巖板出材率低和巖板非常分散的加工方式有一定的關系。另外,要運作好巖板,要把巖板團隊跟傳統團隊獨立分開。但業內人士透露,目前部分企業成立巖板事業部,實際上,只是把一批團隊獨立出來,但還在原有的體系里面運營;有些只是一個品牌、一套產品出來,人員、銷售隊伍體系存在共用現象。
第二:巖板品牌認知度低。如吊頂,放在吊頂上或放柜子門面上本身就是一個材料,一般消費者只記得柜子的品牌,不記得材料的品牌;就是品牌低關注度的應用領域。假如給索菲亞加工了一套浴室柜,消費者看到的究竟是索菲亞還是我們?簡單來講,巖板品牌認知度,決定品牌運作模式,決定巖板的溢價能力。我們要走出帶有品牌標簽的路,挺起腰桿,做自己的牌子,就像米其林輪胎一樣道理。反之如果巖板繼續自相殘殺,最終演變成索菲亞、歐派的供應商及碧桂園、萬科的供應商;這樣的話做巖板永遠沒有品牌。
第三:巖板產品脆、開裂。這是巖板最大的痛點難點之一,在巖板替代過程中,產品的質量、問題不斷的在暴露,讓客戶失去了信心,這對于行業企業產生的負面影響都非常大。據報道,近期重慶某背景墻企業采購的巖板“一碰就碎”;某客戶所購買的巖板產品厚度達到9mm,但是巖板產品一下地,用手一搬就碎了;包頭某石材企業買了接近9.4萬元的巖板,用水刀切割就“百分百爆裂”……同時,加工性能不夠,二次加工中易產生切割裂,崩邊、掉角、鋸齒邊等問題出現。現在有些陶企用犧牲產量的方法(延長燒成時間,放緩冷卻速度)來改善巖板產品的脆性,業內專家分析,其實這并非是最好的方法。
巖板還有很多痛點,平整度、硬度、耐候性、鋪貼難,運輸難,易破損,專業技術專業設備整體欠缺、進場受場地限制等問題。另外,目前巖板市場最不好的現象是部分企業的不誠信之舉,利用大板、薄板冒充巖板。某些只想掙快錢的廠商只對原有的陶瓷生產工藝進行了一些改進,加入了巖板的一些工藝配方,在壓力不足,燒制溫度和時間不到的情況下制成所謂的“”巖板。按照目前的行業發展狀況,無法馬上制定出巖板的行業標準。這種惡劣行為不立即打擊,對巖板日后的發展負面作用極大。
巖板家居其應用范圍的確極廣,市場前景有一定潛力,但在實際現實中的推廣應用中卻存在很多痛點。巖板未來走向如何、市場體量能有多大?需要更長一段時間來驗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