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拾柴火焰高”談及巖板浪潮2020年初至今熱度持續不減。雖然巖板新物種目前的勢頭一時無兩,理論上分析看似前途無量,但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這一切才剛剛起步,需要解決面臨的問題也紛繁復雜。
巖板可以探索的領域很多,如今巖板的主要市場在于,一是代替傳統陶瓷磚可上墻下地,解決小規格陶瓷磚鋪貼之后多縫的問題,提升整體美觀性;二是考慮到天然石材資源愈發減少,且產量、紋理、光澤度等存在諸多不穩定因素,恰恰巖板可很好代替部分石材;三是是家居領域,櫥柜、門板、中島臺、桌面等跨領域應用,與這些領域的原有材料相比,巖板其屬性優越防污防潮防火性能優越零甲醛,競爭優勢明顯。其中,后兩者的空間更大,但要成為大趨勢,市場的開拓和打造全線服務產業鏈需要必不可少。
于行業而言,市場對巖板產品的認可,這是個好事。但是扎堆的建陶企業一定會造成行業亂象,首先,目前還在粗放階段,巖板價格參差不齊,價格懸殊低至幾百高達上萬;再者,雷同模仿程度極高,尤其是部分陶企沒有足夠的資本進行設計研究,并沒有工業設計師,它們認為并不需要工業設計師,靠模仿生存,再保證基礎生產質量,就可以經營下去;其次不少陶企魚目混珠現象屢見不鮮,以大板、薄板假冒巖板出售,直接將原有大板系列產品更名為巖板……導致市場問題頻出,混淆消費者。
正如早前幾年的負離子瓷磚。不少陶瓷企業紛紛打著負離子的旗號糊弄消費者,如今卷土重來開始打出巖板的幌子大行忽悠。把大規格的巖板比如1800x900尺寸的陶瓷大板也叫做巖板;甚至,一些陶瓷品牌對消費者宣稱自身800×800mm規格的傳統陶瓷磚就是巖板。所以B端和消費者在選購的時候一定要擦亮眼睛,巖板的生產規范要求比陶瓷大板要高得多。
行業內坦言,如今行業最擔心的一件事,就是家居企業對巖板這類新型材料失去信心。因為在不斷替代的過程中產品的低質量、問題不斷的在暴露,會讓我們的客戶失去了信心,對建陶行業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看到的新增量機會又消失在眼前。不少企業也呼吁盡早出臺巖板標準,以規范市場。
巖板在國內的概念、產品標準目前仍較為模糊,很多渠道客戶、消費者都搞不清楚什么是巖板,或者如何區分巖板,這是目前國內市場的一個痛點。會不會影響B端客戶和消費者對巖板的認知?巖板對于建陶企業到底是坑還是礦?這些都是業內所關注的焦點。反觀意大利,它們對巖板和普通陶瓷磚就區分得比較清楚。
今天,我們再談巖板的時候,它跟大板、跟瓷磚是不同的,為什么不同?因為它應用場景發生了根本的變化,讓我們的巖板具有陶瓷的屬性,但是沒有建筑裝飾材料的屬性。巖板在某種意義上可以叫陶瓷大板,但是不一定所有的陶瓷大板都可以叫巖板。確實有差異,包括原料、配方、白度、物理性能、胚體、應用效果、加工都不一樣,真正的陶瓷大板有些性能是做不到到處可以用,巖板是很多應用空間隨意用都可以,有這個優勢。
業內人士分析,不論如何,“巖板”名稱作為技術名詞、標準名詞還是商業名詞,將巖板產品演變成趨勢都應該盡早賦予其基本概念或完整準確的定義,因為現在不只是陶瓷,要加工,要運用,這是需要標準的,能讓消費者更加認知到;同時行減少不必要的模棱兩可,或有機可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