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不是美國高額關稅的避風港,也不愿意充當中國出口商的避風港。

“中國人真聰明,求生欲望真強!佩服”!
“越南只抽5%的貼牌費,廠家向美加價10%,最后還多賺5%”……
貼上“越南制造”假標簽,中國家具出口商就能繞過美國25%高額關稅?
在美國彭博新聞社的一條關于中國產品繞道越南出口美國的新聞中,中國網友如此評論,語氣輕松自信,但中國出口目前正面臨嚴峻考驗。
越南發出繞道禁令
6月9日,越南方表示,已發現數十份偽造的產品原產地證書,企業試圖通過非法轉運來避開美國對農產品、紡織品和鋼材等加征的關稅。
越南政府發現的欺詐案包括把中國商品的包裝改為“越南制造”,然后獲取產地證書。其中,在家居領域,美國海關官員就有發現中國的膠合板通過一家越南公司運往美國。
彭博新聞評論稱,“這是自世界最大兩個經濟體之間貿易緊張局勢今年升級以來,首批對此類不當行為進行公開指責的亞洲政府之一”。
這說明,非法從越南出口紡織品、鋼材等被美國加征關稅的產品都將被攔阻,繞道越南的曲線救市行不通。
如此看來,被點贊最多的一條網友評論稱——“這個估計是特朗普沒想到的,越南只抽5%的貼牌費,廠家向美加價10%,最后還多賺5%”,只不過是娛樂的戲言罷了。
據新浪家居早前(前線 | 美國擬上調關稅至25%,家具、木材商首當其沖)梳理,在美國開出的征收25%關稅的2000億美元清單中,包含家居行業相關的塑料、陶瓷、玻璃制品,皮革制品、木制品、羊毛及地毯等紡織品,所有涉及這些品類的企業得另尋關稅上漲的出路。
美國或遷怒于越南
越南和中國一樣,是制造大國,人工及制造業成本優勢明顯,為什么愿意幫助美國?
在聲明中,越南承諾會對貿易相關欺詐行為加大處罰。彭博社認為,“越南等美國的貿易伙伴面臨阻止非法出口的更大壓力,以免自己受到關稅的沖擊”。
越南國會經濟委員會常任委員Do Van Sinh在聲明中表示,越南擔心允許貼著錯誤標簽的中國產品流入美國可能會受到美國的處罰。
同時,美國還加大了對越南的監控,美國已于上月將越南列入匯率操縱觀察名單,越南已經受到美國的嚴格審查。
進一步加劇的是,東亞各國關于此方法的路徑也將不通。“鑒于關稅稅率很高,潛在利潤巨大,繞開美國關稅的作坊式產業可能會由此興盛起來,”一位駐新加坡高級經濟學家表示,“東盟各國政府可能會因為害怕被視作后門而打擊這種繞道的做法”。
辦法:企業遷址?
根據中國美國商會和上海美國商會曾公布的一項調查,受到貿易局勢緊張的影響,超過430家位于中國的美國企業中,有大約三分之一已經或是正在考慮搬遷生產基地。而東南亞是這些企業的首選。
目前,越南一家為沃爾瑪代工家具制造的廠家Phu Tai Corp計劃擴建工廠,增加訂單,以接收或許從中國減少的訂單。其公司高管表示,由于中國與美國貿易的問題,許多美國進口商開始從越南采購。
據之前梳理(深度 | 美克家居2018年報:中高端制造轉移越南能改寫毛利曲線嗎?),一些大型家居企業已經開始轉移其制造國,比如美克家居(600337.SH)。在2018年四季度,美克家居公示將收購三家位于越南的公司。其中,三家目標公司主要負責中高端家具的生產和制造,其2011年以來一直是美克家居ART品牌的重要供應商。
另外,敏華控股(01999.HK)在2018年以6800萬美元收購一家從事沙發生產和銷售的越南公司,公開信息顯示,該目標集團擁有大約13萬㎡的工廠以及一塊大約30萬㎡的租賃土地。
據證券時報報道,恒林股份(603661.SH)2018年12月發布公告稱,“以4800萬美元在越南進行投資,設立恒林越南家具有限公司,在越南投資建設辦公及民用家具生產基地”。永藝股份(603600.SH)2018年公告稱,“為加快全球化布局,有效規避國際貿易壁壘,公司計劃投資950萬美元,在越南建設辦公家具生產基地”。
現實:所有大路都不通羅馬?
盡管有如此多的企業已經轉移其制造到越南,或者正在謀求轉移,但真正的家具企業遷址又談何容易?
一方面,在去年年底,越南木制品協會主席阮尊權曾表示,“大量中國企業開始以越南為制造基地向美國出口家具的現狀也已引起美國的關注,越南制造商很快也將遭到美國反傾銷調查。”要通過這樣的調查就不容易。
其次,據英國《金融時報》近日報道“中國制造,無處可去”稱,“制造業轉移東南亞已經不現實”。
其列舉了五個關鍵原因:一是,東南亞大部分原材料不完整,需要從中國運出去,大多無可替代;二是,東南亞勞動力素質遠不如中國,中國工人的勞動力成本有優勢,且受過專業訓練;三是,東南亞沒有中國的基礎設施,中國多年投入基礎設施,優勢已經非常明顯;四是,東南亞一些國家政局不穩,和中國的關系比較微妙,比如越南、印尼;五是,東南亞當地人不滿于少數華人的不良行為,對華人和企業不友好。
因此,美國的施壓,以及東南亞本身的背景都給中國制造企業轉移增加了難度。而且,中國家居行業企業在運營方面并不以優質著稱,適應本地化發展,管理本地化企業,克服制政體及種族差異等等,都是后期的系列難題。
艱難并不等同于不可能。據彭博社報道,目前,東南亞10個經濟體組成的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已經成為新工廠的“天然磁石”。ASEAN中,最大的五個經濟體平均增速約為5.3%,經商便利程度排名提升,比鄰中國。這些地區中孕育著機會。
越南如果不是避風港,也不愿意充當避風港,企業就要在出口和內需上找到新的平衡點。
*ASEAN:東南亞國家聯盟(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簡稱東盟(ASEAN)。成員國有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泰國、菲律賓、新加坡、文萊、越南、老撾、緬甸和柬埔寨。其前身是馬來亞(現馬來西亞)、菲律賓和泰國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東南亞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