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幫內外的不少朋友問了些有關選擇供應商及品牌代理的內容,那么這次,就談談幫里行業話題分享之外的東西,講述一下我的看法。因之前我分享的有關渠道及產品的兩篇文章,是初次用通俗的話語文字講述,貨可能是曬得有那么一點干。但以前那兩次分享的內容不敢過于激烈及直白,原因有二。
張展興
一、本人自身的社交圈問題,人有不同的價值觀,都有各自的玩法,有些事情不便講透;
二、行業發展過程中所見所聞的各種事物,并非能以一家之見所解決,更希望是拋磚引玉。
有關朋友們提到的品牌合作、供應商選擇、產品規則、市場推廣、客戶定位等這幾個話題,在我之前分享的兩篇又長又偏枯燥的文字里,也許可能會相應找到字眼答案。理工男出身的我,大學念完物理學后,辯證思維有些固化,不喜歡也不擅長分享勵志文字。
后期會在行業熱點、廠家及商家經營痛點、渠道通路痛點作一些愚見與大家一同學習探討。對于電商問題、網絡推廣工具應用、包括行業現行通路中還存在一定規模的批發渠道等等此類話題,很少提,也沒怎么去點評。
這方面主要是基于這樣的思考見解,上述這些問題,不是單純我們這個照明燈具行業存在的問題。很難也許無法靠行業、產業或龍頭企業去顛覆或重生。更多受到國家宏觀層面,社會經濟結構,階層變化,產業升級調整等等因素影響。舉個例子,批發商將來的定位是各行業普通難解的問題。
物流、信息共享、大數據整合、服務系統開發、產業鏈重構等這些宏觀社會經濟中,我們業內人自身無法控制的因素太多。誰也看不透,正如十年前的阿里巴巴一樣,沒人會想得到它會從國外市場切入到國內市場如此之快,從傳統電商變化到最近的新零售,自我否定如此之快。但有一點發揮得很好,社會人性的合法利用。
這幾年我折騰得比較多,也放棄了很多東西,但有些東西還一直傻傻地在堅持著,算是屌絲中還有夢想的燈人。
未來幾年行業會怎么樣?在尋找答案的不止燈商幫里的你我,行業大咖也是如此。我們因緣聚在圈里的一起時光,值得珍惜。生命在于折騰,能折騰的時候不要讓自己閑著。在此特別感恩我的家人、親朋好友在我折騰期的關注支持和無私幫助。
能量守恒定律告訴我們,對事業的追求易造成在生活中虧待太多人。自愛、大愛、博愛,多年追尋的愛理念,作為現實中的屌絲燈商,只能默藏于心。南方的夏日,易讓人心煩氣躁。出個門,回來就是滿身汗。有時打開本本,碼碼字,反覺能讓心平靜下來,對自己的規劃和對行業熱點的現象及本質進行思索。
行業三年是個小檻,五年是大檻,十年能不能邁過去,很多人無法給出自己答案。見過身邊太多的朋友在燈圈里泡了一年半載不到,就選擇離開了。不是怪他們不夠堅持,而是作為小眾行業,機會和陷阱同樣存在。
一直認為照明燈具行業雖進入門檻低,但做好門檻高,創新成本太大。這個行業實際上不好混,但是如果初創期能碰到貴人前輩,也未嘗不是好事。
一個社群的大限通常會在一年左右慢慢體現出來,算了下,我進來也有半年了。早年QQ社群年代,曾有過難忘的經歷,過往的朋友們的齊心共濟,同心聚力,猶如昨日重現。有群的地方就是江湖,一個微信群也就是一個江湖。
社群跟團體、行業一樣,能否有存在的價值,一方面需要群主及管理人員的導向,另一方需要全員參與,以公心互幫、積極、共識、求同存異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處于新業態下的照明燈具行業,實體廠家和商家過得日趨迷茫。很多燈商朋友借助行業黃金發展期,早已完成資金和資源積累。
但進入互聯網時代、LED時代、移動互聯網時代后,模式是多了,套路也多了,互信難建了,溝通設防了。燈商們困惑了、迷茫了、卡殼了,有些甚至退出了。2016年是照明燈具行業三十年來,首次銷售額出現下降,這是一個分水嶺,也許可能是某一種警示信號。現在已很少去市場走動、客戶回訪了,倒養成一個定時翻翻手機微信圈里幾千位朋友的朋友圈動態。
時代改變了我們太多,唯一沒改變的是圈里的很多燈商朋友們一直還堅守在行業里,也許是初心情懷使然,也許是生活無奈。但每一位有起碼社會責任心的燈商,都是受尊敬的社會生活中的光明使者。
從業過程中的每個檻,能否邁過去,要多久?你我都無法回答。唯此,我們能做的,也許就是傻傻地堅持,朝著夢想勇敢堅定地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