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買手,許多人會聯想到那些穿梭于潮流發布會、把握最新時尚趨勢、滿世界飛奔只為采購搶眼潮品的時尚買手。眼下,買手不僅僅與時尚發生關聯,他們變得更接地氣了,因為有一群很會買菜的“菜場買手”即將出現在我們身邊。
杭州首家網上菜場“花樣菜場”負責人黃欣最近籌劃著尋覓一批專職菜場買手,“我們想讓專業的人來做專業的事”。他認為,這也是一項保障服務產品品質、提升線下服務水平、提高客戶體驗度的必要舉措。
據悉,網上菜場通過微信公眾號“花樣菜場”運作,目前已與杭州50家優質農貿市場簽署合作協議,上線19家,服務范圍覆蓋超過杭州市區2/3區域,“網上買菜、一小時內送達”是該項目的一大亮點。現在,“花樣菜場”平均每天成交近千單。
按現有操作模式,“花樣菜場”后臺根據顧客所填地址,按就近原則,自動匹配相應的農貿市場。當顧客下單后,信息隨即傳遞至這家農貿市場。對顧客來說,他們知道拿到手的菜來自哪家農貿市場,卻不知道具體是誰幫他們選的菜。這個“誰”就是黃欣眼里的“菜場買手”,也就是選菜員。
據黃欣介紹:“在與我們合作的農貿市場內,通過前期培訓,建立了一支選菜員隊伍,他們中的大部分由農貿市場管理員組成,主要是兼職。
以萬壽亭農貿市場為例,目前日均網上成交近兩百單。除了“花樣菜場”派駐的專職選菜員,另外還有兩名兼職選菜員,他們按照訂單內容在農貿市場內選好所需品種,裝袋打包后交由送貨員送菜上門。一名選菜員平均每天能搞定五六十個訂單,就目前情況來看,現有選菜員隊伍剛好能支撐成交訂單的后期服務。
黃欣覺得,從長遠來看,在“花樣菜場”服務品質的提升方面,會需要更多的專業選菜員。為此他決定擴充選菜員隊伍,打算先納入幾十位優秀的買菜能手作為專職選菜員。
“會買菜,具有豐富的買菜經驗的人都能來報名參加,年齡不限,一經錄取后,我們會為選菜員進行包括營養學、食品安全、服務意識等方面的培訓。”黃欣表示,培養一支具有五星級服務水平的“菜場買手”隊伍,正是他的目的所在,當然,“菜場買手”的報酬也是比較可觀的。
杭州市農貿市場行業協會秘書長許柏齡認為,“網上菜場”正是傳統農貿市場在消費習慣變化與市場發展遭遇瓶頸之下主動突圍的一次探索。實踐證明,“網上菜場”的經營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農貿市場經營者的認可。
“接下來,我們將進行模式復制,讓更多的傳統農貿市場搭上互聯網經濟列車。”黃欣說道。
在許柏齡看來,提升顧客網上買菜的體驗感和菜品滿意度應是“網上菜場”的重點所在,“菜場買手”也是未來互聯網環境下農產品流通領域不可或缺的崗位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