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部正在加快制定“十三五”規劃,規劃將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大氣、水、土三大環境戰役將推進實施。按照計劃,該規劃有望在今年3月上報國務院。這意味著未來5年環保的發展方向和投資重點將上升至國家戰略角度,成為政府重點投資領域。事實上,未來環保產業年增速將超20%,行業蛋糕有望升值至17萬億元。這亦為中國環保企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美景與挑戰。
節能服務產業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的組成部分,產業雛形已初步形成。我國已在工業、建筑及運輸這三個領域進行了節能規劃,建筑節能是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工程之一。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例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受國家節能降耗產業政策的推動,以及用能單位自身降低生產成本的需求,建筑節能服務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一、行業概況
節能服務產業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產生的世界性能源危機,能源價格暴漲,降低日益增長的用戶能源費用為節能服務行業提供了商機。起初節能服務公司收入來源為提供工程設計、改造、施工服務收取的費用,隨著市場需求和政策的不斷發展變化,能源托管和合同能源管理(EMC)等基于市場運作的新模式成為行業主要模式,新模式大大降低了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資金和技術風險,充分調動用能單位節能改造的積極性。節能服務公司的業務領域涵蓋建筑、工業、交通三大領域。
目前,美國是節能服務產業最發達的國家,美國的節能服務主要業務領域為公共建筑,聯邦政府和各州政府都支持節能服務行業的發展,制定了有關建筑節能的標準和法規,并帶頭與節能服務企業開展全方位合作,推進大型建筑物的節能技術改造,并為企業提供經濟扶持政策,鼓勵各界向節能服務提供信息貸款和風險投資,利用基金等各種資金向節能服務企業提供債權投資或股權投資。2011年以前美國的節能服務產業規模以穩定的速度持續增長,目前已經開始衰退。發達國家國內節能市場需求已逐漸趨于飽和,世界節能市場的開拓重心正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尤其中國、印度、泰國等亞洲新興市場潛力巨大。
我國的節能服務行業興起于20世紀90年代末,近年來我國在經濟高速增長的同時,產生了能源過度消耗和環境惡化等問題,節能服務產業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節能環保產業的組成部分,產業雛形已初步形成。我國已在工業、建筑及運輸這三個領域進行了節能規劃,建筑節能是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中的重點工程之一。目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十三五”規劃尚未發布。在節能減排的約束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綠色建筑的推廣,將帶動建筑節能市場的快速成長。目前,國內節能服務行業處于成長期。
二、行業市場規模
(一)行業整體市場規模
1、國際市場規模
國際能源署發布的《2013世界能源展望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全球單位GDP能耗降低了1.5%,而2000-2010年間的平均值為0.4%。國際能源署預計,2010-2020年,全球節能投資達1.999萬億美元,2020-2030節能投資將達5.586萬億美元,投資規模成倍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的“新政策情境”預測,各國政府正在討論的能效政策得到執行后,到2035年將比“當前政策情境”節約9.1億噸油當量,略多于歐盟當前的半數能耗。
2、國內市場規模
數據顯示,我國節能服務產業產值從2004年的33.6億元增長到2013年的2155.6億元,復合增速58.78%,2014年中國節能服務產業總產值從2013年的2155.62億元增長到2650.37億元,增幅為22.95%。預計2015年年末節能服務產業產值將達3000億元以上,未來兩年仍能保持30%以上的自然增長率。
合同能源管理總投資額從2004年的11.0億元增長到2013年742.3億元,復合增速59.71%,2014年合同能源管理投資從2013年的742.32億元增長到958.76億元,增幅為29.16%。
(二)建筑節能服務市場規模
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建筑節能行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03-2011年,我國建筑節能服務產業產值從5.58億元提高到441.96億元,期間的復合增長率達到72.72%,2014年建筑節能服務行業產值789.5億元。建筑節能合同能源投資額度從2.01億元提高到38.01億元,對應的復合增長率約為44.41%。2012年建筑節能產業產值達到 552.2億元;建筑節能合同能源投資額達到68.88億元,同比增長81%左右,建筑節能、工業節能和交通節能三大領域的市場份額分別為33.4%、 63.1%、3.5%。
2013年1月1日,《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發展改革委,住房住房與城鄉建設部綠色建筑行動方案的通知》明確提出積極推動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開展大型公共建筑和公共機構辦公建筑空調、采暖、通風、照明、熱水等用能系統的節能改造,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鼓勵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進行改造,對項目按節能量予以獎勵;推進公共建筑節能改造重點城市示范,繼續推行“節約型高等學校”建設。“十二五”期間完成公共建筑改造6000萬平方米,公共機構辦公建筑改造 6000萬平方米。
“十三五”規劃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和任務,資源節約將是核心發力點之一,目前建筑節能和綠色建筑“十三五”規劃尚未發布。在節能減排的約束下,既有建筑節能改造和新建建筑綠色建筑的推廣,將帶動建筑節能市場的快速成長。預計2020年國內建筑節能服務市場規模將達2300億元。
三、行業發展面臨的問題
(一)行業基礎薄弱
節能服務業在我國屬于新興行業,行業基礎薄弱。目前行業內節能服務公司規模普遍偏小,行業存在一定程度的市場競爭無序、規范性差、監管力度有待加強等問題。行業區域性經營的特征較為明顯,整個行業的市場份額非常分散,行業集中度較低,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二)行業標準尚不完善
截至2013年12月,我國節能服務行業現行有效的各類標準共計206項,其中國家標準163項,行業標準11項,地方標準32項,已初步具備了建立節能服務行業標準體系的基礎,涵蓋了節能基礎規范、節能評估、能源計量、合同能源管理等節能服務行業的技術標準。但節能服務行業標準不僅數量少,分布不均衡, 而且覆蓋面不夠,國家標準、地方標準和行業標準間相互不統一,有關節能減排的檢測評價方法也不統一,影響了行業的發展,也制約了我國節能服務企業參與國際競爭。
(三)行業融資能力不足
節能服務業企業需具備相應的資金實力和融資能力,特別是EMC模式下實施的節能項目需進行大量初始投資。目前行業內公司多采用自籌資金,但融資渠道較為狹窄、方式單一化,盡管政府和金融機構都在積極尋求解決辦法,也針對節能服務業推出了一些新的貸款產品,但鑒于中小企業資信等級較低,又較難提供抵押資產等情形,普遍面臨融資壓力。融資渠道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節能服務行業業務的快速發展。
四、行業利好因素
(一)國際節能減排的壓力驅動
我國是一個能源短缺國,與此同時又存在能源利用率低的矛盾。據統計,我國總的能源利用率約為30%,這僅相當于發達國家50年代的水平。2009年起,我國成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耗國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國,并且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正呈逐步上升趨勢。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議》就發達國家實行強制減排和發展中國家采取自主減緩行動作出了安排,中國承諾2020年相對2005年單位GDP二氧化碳減排45%(碳強度),2014年11月中美發布《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就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達成一致意見。明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達到峰值,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提高到20%左右。2015年12月巴黎氣候大會達成新協議,包括我國在內的近200個締約方承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全球碳中和。國際社會對節能減排的壓力明確轉變為國內節能減排的動力。
(二)國家政策高度支持
節能環保行業位于國家七大新興戰略產業之首,隨著《“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十二五”建筑節能專項規劃》、《節能減排“十二五”規劃》、《“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關于加快發展節能環保產業的意見》、《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等政策的陸續推出,行業發展迅速。現已公布的《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指出“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方針”,目前國家能源發展“十三五”規劃尚未發布,但戰略導向已基本明確,主要集中在能源消費總量控制、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大力發展清潔能源、能源體制改革上。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有利于節能服務行業的發展。
(三)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積極推進資源價格和環保收費改革,調整進出口稅收政策,遏制高耗能、高排放產品出口,并且實施差別電價政策,對能源消耗超過國家和地區規定的單位產品能耗限額標準的企業和產品實施懲罰性電價。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能源供應不能完全滿足經濟發展需求的瓶頸日益凸顯,我國要在能源每年增長率僅為3%-5%的條件下滿足國民經濟持續每年增長7%左右的增長,能源需求日益增加、國家對行節能服務行業發展的推行,企業對節能服務的需求將不斷增加,節能服務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目前,我國建筑能耗的總量逐年上升,已從上世紀七十年代末的10%,上升到27.45%,逐漸接近三成。而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建筑能耗一般占全國總能耗的 33%左右。國家建設部科技司研究表明,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質量的改善,我國建筑耗能比例最終還將上升至35%左右。受國家節能降耗產業政策的推動,以及用能單位自身降低生產成本的需求,建筑節能服務行業市場空間廣闊。
(四)節能意識提高
“十三五”規劃首次將生態文明建設作為十大目標任務,國家對環保治理、生態文明建設、資源節約等領域高度重視。2014年,在我國高耗能行業低迷、能源價格持續下降等不利因素影響,中國節能服務產業仍保持穩步增長,成為用市場機制推動全國節能減排的重要力量。隨著國家對節能環保行業的大力宣傳及大力支持, 我國民眾及企業的節能意識大大提高,給相關領域的節能服務企業帶來了更大的發展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