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和威迪亞聯手開發智能蓋板,海爾和日本JRM研究所成立研發實驗室研發蓋板。”火了一年的智能蓋板絲毫沒有降溫的跡象,反而越來越熱鬧,甚至引來了家電“大老虎”。美的和海爾兩大巨頭已經跨了一只腳進來,飛利浦、格蘭仕和格力等要進軍智能衛浴的傳聞更是滿天飛。松下、九牧和恒潔等已經在智能衛浴板塊搶占先機的企業,同樣動作連連,你打一槍,我放一炮,高潮迭起。智能衛浴這個江湖,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不會平靜了。
一、美的牽手威迪亞開發智能蓋板
11月中旬,有消息稱,家電巨頭美的集團已經和廈門的“衛浴配件大王”威迪亞達成合作,一起開發智能蓋板。目前開發的蓋板一共有三款,美的正式殺入智能衛浴領域。同時,美的已成立了專門的廚衛事業部,除了智能蓋板外,花灑、水龍頭和地漏等產品也在整合,美的在順德的衛浴展廳已經裝修好,明年將正式推出。“大老虎”終于來了。
實際上,美的要進軍衛浴的消息已經傳了幾年,2013年更是一度傳出美的要收購法恩莎衛浴的消息,沸沸揚揚,法恩莎衛浴的高層甚至出面“辟謠”。這一次,傳聞終于變成了現實,美的終于還是來了。
美的來了,如同老虎來了一樣,讓人“緊張”。某智能蓋板企業負責人甚至直言:“美的就是智能衛浴的大老虎,麻煩大了!”“美的要做智能蓋板了,大家要密切關注。”幾個月前,另一衛浴大佬在公司內部的微信群留言。
美的為什么讓人“害怕”?
美的在家電行業有個稱號--“家電公敵”,在家電行業內,往往是談美的而色變。早年間,美的以全方位的姿態像推土機般迅猛地刮過整個家電行業,戰績彪悍。例如微波爐之戰對撼格蘭仕,空調之戰暗渡格力,冰洗之戰合圍海爾,豆漿機之戰強攻九陽等,最后都以美的成功上位而結束。
在美的內部,有一條鐵的定律:各產品線每年必須保持30%的增速,如果一個品類在3年里做不到行業前三名,很快就會被放棄。它的宗旨就是讓其他企業做行業細分的試水者,等到技術成熟、市場利好的時候,美的就花大力氣用錢砸市場。美的在智能衛浴的戰略會不會如出一轍?
顯然,相對美的的技術、渠道和服務網絡等優勢,大家更擔心的是美的彪悍的價格作風。當年滾筒洗衣機產品均價為3000元左右的時候,美的一臺滾筒洗衣機的價錢直接干到了1499元,對手無法招架。目前智能蓋板價格已跌破1000元,美的進來后,智能蓋板的價格會否繼續往下走?
美的發布的2014年業績公告顯示,2014年美的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超過1416億元,同比增長17%,實現凈利潤105億元,同比增長44%。以美的財大氣粗的實力,會不會在智能蓋板上扮演“價格屠夫”的角色?畢竟砸兩三個億下去,對美的來說,傷不了筋骨,可以搶占了戰略高地后再調整價格戰略,如同家電行業的打法。
有消息稱,美的開發的智能蓋板,在功能上做了減法,只有幾個常見的功能,多余的功能被砍掉。“美的認為,目前智能蓋板的一些功能是多余的,消費者很少使用,而且功能多了,容易造成產品質量不穩定。美的要的是性價比,產品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性價比一定是最高的。”美的廚衛事業部的一位人士,在談到美的智能蓋板的進展時說。
這位人士透露,美的智能蓋板不僅會在線下鋪開,在線上也會鋪開。“線下可以借助美的原來的渠道,沃爾瑪、蘇寧、國美和其他的商超都會進去,美的廚衛也會開辟新的渠道。在線上,美的的家電產品已經銷售得很好,蓋板也會跟著上,爭取做到前幾名。”
二、海爾聯手日本JRM成立研發實驗室
12月上旬,海爾信息科技聯手日本JRM研究所成立聯合研發實驗室,宣布進軍智能潔身器(智能馬桶蓋)行業,雙方聯合開發的首款產品海爾衛璽V-118CS將在12月上市。同時,海爾信息科技與寧波舜潔智能衛浴在12月10日也舉行了簽約儀式,雙方達成安裝維修服務戰略合作協議。
海爾來了,是什么概念?先看看海爾去年的表現。2014年,海爾全球營業額2007億元,同比增長11%,利潤150億元,同比增長39%,利潤增幅是收入增幅的3倍,同時線上交易額實現548億元,同比增長2391%。
保守估計單個智能衛浴企業的銷售額在2億元左右,單個衛浴企業(包括多品牌企業和貼牌企業)的銷售額最高不會超過60億元,對比海爾的體量,相差太遠。在家電巨頭海爾面前,智能蓋板企業所面臨的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許都不是大問題。
技術層面。雖然國內智能衛浴起步不算晚,但在技術上顯然是缺乏沉淀的,這點從產品抽檢和“質量門”頻發中可以印證。即使是“大牌”智能衛浴企業生產的產品,同樣被爆出漏電甚至起火事件,小企業生產的產品更不用說。海爾的產品線涉及冰箱、洗衣機、熱水器和廚電產品等,這些產品的技術含量不會比智能蓋板低。換句話說,智能蓋板的技術對于家電巨頭來說,算不上難題。這也是海爾來了,以OEM為主的智能蓋板企業感到緊張的重要原因。
資金層面。開發一款智能蓋板的費用在幾十萬到一百多萬不等,開發二十款就是兩千萬甚至更多的費用。對智能衛浴企業來說,是筆巨資,這也是阻礙國內智能衛浴企業發展的重要原因。但對于營收2000億,利潤150億的家電巨頭海爾來說,只要它愿意,這個不算事。
渠道和服務。智能衛浴企業尤為頭疼的兩大重癥,對于海爾和美的這樣的家電巨頭來說,算不上難題。智能衛浴推進速度緩慢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售后服務跟不上,對于習慣與馬桶、水龍頭和浴室柜等產品打交道的經銷商來說,水電結合的智能產品,售后是個難題,往往要依賴廠家。而海爾最為人稱道的洽洽是它的服務體系。
當然,作為國內家電制造巨頭,海爾和美的盯上的肯定不僅僅是“智能衛浴,而是志在整個智能家居,這才是他們要圖的“大業”,智能衛浴只是其中的一環。
事實上,海爾早已涉足智能家居領域。據了解,早在2004年,海爾就主導成立了“家庭網絡標準產業聯盟”,并提報和通過了一大批行業標準和國家標準。今年3月成立的海爾“U+智慧生活”開放平臺,目前已經走入2.0階段,海爾希望將客廳、廚房、衛生間等智能產品融合打通,智能衛浴只是海爾要整合的其中一個版塊。
飛利浦、格蘭仕等摸底智能衛浴
大概是八月份的某天,格蘭仕的產品采購經理在佛山,與某專業生產智能蓋板的企業負責人交流,探討合作的可能。這位智能蓋板負責人事后笑稱:“不能跟他們玩,他們都是狠角色,跟他們合作,遲早要被他們兜底。”
最近還有消息稱,以生產照明、家庭電器、醫療系統等產品為主的國際巨頭飛利浦也在摸底智能衛浴,已經有浙江的智能衛浴廠家和飛利浦的相關人士接觸過。甚至還有傳言,格力也在了解智能衛浴。
美的、海爾、飛利浦和格力都是千億級企業,即使格蘭仕也是近千億級的巨頭,這些巨頭們都要進軍“不溫不火”的智能衛浴?實際上,它們要圖謀的遠不止是智能衛浴,真正博弈的是智能家居,智能衛浴只是其中的一個版塊。
這幾年,智能家居市場呈現百花齊放之勢,包括以海爾、格力為代表的傳統廠商及小米、樂視、魅族為代表的互聯網廠商都爭先恐后進入這一領域,智能家居成了家電巨頭們期望的新藍海。同時,相對于其他家電品類,特別是大家電的低迷,今年廚衛行業的表現依然高光。有數據稱,前8個月國內廚衛行業零售額突破千億元,同比增長11.1%,智能衛浴這個新興品類的增長則更為搶眼,遠高于家電業整體水平。
多方因素的合圍,盯上智能衛浴這塊“鮮肉”的已經不止美的、海爾這樣的家電“大老虎”,傳統的廚電大佬同樣躍躍欲動。10月22日,在上海召開“2015中國高端廚衛市場峰會”上,海爾、華帝、萬和、博西家電、方太和老板等,聚在一起探討了高端廚衛產業現狀與走勢。它們會不會加入智能衛浴的陣營?會以什么樣的方式進入?
傳統智能衛浴企業紛紛出招占位
智能衛浴“千億級”的市場容量,引來了美的和海爾這樣的巨頭。對于它們的到來,衛浴行業內有兩種論調。一種是“大老虎論”,認為“家電派”的介入將會改變智能衛浴的格局;一種是“紙老虎論”,認為衛浴行業有其特殊性,“跨界打劫”掀不起大風浪。
但不可否認的是,美的和海爾等巨頭的進入,憑借它們強大的實力,對智能衛浴的市場培育和整個智能衛浴的發展都有推動作用。對于大多數傳統的衛浴企業和經銷商來說,或許不會有很大沖擊,該生產馬桶的還是生產馬桶,該賣水龍頭的,還是繼續賣水龍頭。
但對于同樣志在智能衛浴的衛浴巨頭們,“大老虎”的進入或許就不是那么簡單了,而且還是一下子來了幾只大老虎。實際上,傳統衛浴的巨頭們早已經根據自己的定位,各自出招,開始在智能衛浴的江湖中搶位了。松下、九牧和恒潔等已經在智能衛浴板塊搶占先機的衛浴企業,最近同樣動作連連。
1、松下再借央視發聲
12月16日,松下再次露臉央視的“經濟半小時”,讓央視的鏡頭將松下的生產車間和生產線“曝光”,同時,借助央視的聲音透露:剛剛過去的“雙十一”,松下智能馬桶蓋銷售了將近兩萬臺,截止到目前為止,2015年日本松下公司一共銷售了馬桶蓋25 萬臺,同比增長了400%。另外,松下已經在整合智能衛浴的陶瓷體,將產品線延伸至一體機。
2、九牧殺入硅谷
12月17日,九牧廚衛漂洋過海到美國舉辦了一場“智慧衛浴戰略及新品發布會”,發布了以“Reou智能魔盒”為控制中心的新品,包括淋浴房花灑、第五代高端智能馬桶G5、魔鏡。并在硅谷舉行了“九牧智慧衛浴硅谷研究院”的掛牌儀式,樹立高端國際化的新形象。
3、恒潔力推999蓋板
恒潔控股深圳博電(國內專業智能研發企業),整合產品后,在全國推開“恒潔智愛999”活動。從10月25日起,原價1999元的智能馬桶蓋,只賣999元。恒潔和博電都以產品質量著稱,兩家聯手后,直接將部分智能蓋板的價格拉到了1000元以下。
家電巨頭強悍殺入,衛浴巨頭加速搶位。智能衛浴這個江湖,水面風平浪靜,水下波流暗涌,在未來很長的一段時間內是不會平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