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7月份以來,南安石材行業掀起了一股“充電”熱潮。打開微信朋友圈,石企老總們不是在曬參加大課堂的現場,就是在和專業人士交流。更有不少老板今天飛土耳其,明天飛臺灣,到處參訪大企業“取經”。
石材“大咖”們都在忙著充電,自然也帶動了各個企業的學習風氣。最近這段時間,南安石材企業紛紛舉行各種培訓,內訓、外訓、企業管理、市場營銷……各種培訓不一而足。
業內人士表示,在市場低潮期,加強自我提升、“內練筋骨”似乎已經成為石材行業的默契。但如何做好培訓工作,用有限的資源創造出最大的培訓效果才應該成為石材老總們關注的核心。
現象1 數十家石企集體充電
13日,由石材學院組織的首期公益“高校團隊建設”特訓營正式開營。東升石業、海西物流、東星集團、遠達實業、三翔實業、金永亮石材、吉洲石業及小微企業自薦組合的代表隊共8個團隊近50余名學員參加這次特訓營。
特訓營內容豐富,既有案例分析、沙盤演戲等常規內容,也有游戲互動、智慧碰撞、沖突處理等環節。參訓學員們也從一開始單純的聽,逐漸拋開拘束,熱烈參與到交流分享中。
石材學院校長陳斌告訴記者,特訓營課程是根據企業集體反饋后設置的。“我們在開展培訓前,都會先去企業走訪調研,了解企業所處的成長階段,以及亟需解決的問題,然后再進行歸類,把存在類似問題的企業進行統一培訓。”陳斌說。
據介紹,上個月,石材學院已連續舉辦了兩期“大營銷管控”特訓。東升石業、金永亮石材、三翔實業、西錦石材、冰石進出口有限公司、新容建材、新三星石業、遠達實業、周維石業、海西物流等10余家企業共同參與。
“參加‘大營銷管控’的學員主要來自企業的董事長、總經理、副總經理、生產廠長、營銷總監及一線營銷骨干等。”陳斌說,在一期辦學的經驗基礎上,第二期的“大營銷管控”的準備工作更充分,課堂也融入了更貼近石材企業實際需求的營銷知識及互動內容。
作為南安政府主導的教育型機構,石材學院自成立以來,每年開展近50期公益性培訓,為石材行業輸送了大批專業型人才,大大緩解了南安石材行業的人才壓力。今年初以來,石材學院還與海峽人才市場泉州培訓中心等專業培訓機構達成戰略合作,為石材行業提供了大量更接地氣的營銷、管理課程,南安上百家石材企業從中受益。
現象2 培訓更具崗位指向性
走訪中記者發現,盡管市場仍在低潮期,石材企業培訓不僅沒有減少,反而變得更加頻繁。
立方石業總經理邱華軍告訴記者,自立方6年前內部改革以來,培訓就不曾間斷,而且越發規范化。“公司幾乎每個月都有培訓,全公司大集訓一年一般安排兩次。”邱華軍說。
在興翼機械人事經理馮強看來,開展培訓也是企業給員工的福利。他表示,現在員工的要求多種多樣,不僅要吃好、穿好,還要有精神上的充實,為員工提供培訓機會,就是滿足員工的精神需求。
記者觀察,各個企業培訓的內容,也從原來的安全、消防、感恩教育,轉移到營銷技巧、人事培訓等領域,培訓更具針對性、指向性,也融入了更多的實戰案例,對企業來說更具學習價值。
馮強介紹,興翼機械大約有10位管理人員,在培訓上卻會進行分門別類,更具針對性。“銷售經理我們就安排他們多去參加一些營銷類課程,而人事經理則會安排去上高級職業經理人培訓等。”
他補充道,以往培訓只是出去聽課,現在不一樣了。每個出去參加培訓的管理者,回來后都要給基層員工復訓一遍,這樣一來,管理者會更認真去對待每一次學習的機會。
“有任務的參訓,直接地說,可以提高管理者的知識吸收率;間接來說,不但沒有浪費公司的這一筆支出,還可能給企業帶來很多未知的收益。”馮強說。
現象3 一線員工成“充電”重點
不少企業家坦言,他們很想給基層員工開展培訓,但是很多一線員工沒有積極充電的意識。
冰石進出口有限公司總經理阮貴冰卻認為,并不是一線員工不想學習,而是因為他們舍不得放棄工作的時間。他們往往在工作時間拼命工作,業余時間自然想著放松。
阮貴冰告訴記者,為了更好地引導一線員工參加培訓,冰石進出口有限公司會在安排好工作的前提下,擠出時間進行培訓,而不占用工作時間。值得一提的是,培訓完成后,公司都會進行趣味競賽,給表現較好的員工進行物質獎勵。“讓每個員工都參與其中,并享受到培訓的樂趣,這樣的培訓才能有效果。”阮貴冰說。
在華輝石業,一線員工一直是學習和培訓的主體。公司經常會通過平常的一些小組討論和總結會讓員工發現自己在工作上的一些不足之處,引導他們自身加強業務技能的提升。
“經濟轉型期公司會做一些戰略上的調整,一線員工最容易感覺到迷茫和不適應,我們會通過一些學習和培訓加強引導。”華輝石業一高層管理人員表示。
聲音1 培訓可提升企業“抗險”能力
不得不承認的事實是,不少企業老板不舍得自己去培養人才,反而喜歡通過挖人來實現人才儲備,而人才的高流動率,也成了很多企業老總不愿意進行培訓投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經濟效益越不好,越需要培訓。”中國責任動力4R4P管理學院講師葉梓群表示,磨刀不誤砍柴工,培訓對每個企業來說,這個支出是微乎其微卻又很有必要的。在葉梓群看來,人才終究是會流動的,企業不應該因噎廢食。
“經濟危機導致各行各業迎來了新一輪市場洗牌,這種洗牌雖然不可避免會給企業生存發展帶來巨大壓力,但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篩選過程。”泉州行動成功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毛少文認為,在這輪市場洗牌大潮中,凡是不順應經濟潮流、缺乏優秀人才資源的企業,都會在這場殘酷的洗牌中被淘汰出局。
毛少文分析,現在正是石材企業優化自身人力資源團隊的時機。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的蔓延,企業訂單業務持續下降,用工閑置現象將更加普遍。石材企業應該抓住這一有利時機,強化員工教育培訓,提升員工素質,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不進則退,現在市場不好,企業再不努力,市場好轉之時就根本沒有任何競爭力了。”
聲音2 實戰性培訓方能“強筋健骨”
培訓學習看著熱鬧,但有沒有效果,才是企業老總最關注的。不少企業老板表示,企業更偏愛那些對企業經營管理、拓展市場有實際參考意義的培訓課程。
福建海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講師蔡壽河對此解釋,有效的培訓才能讓企業“強筋健骨”。“企業愛員工的方法是讓他們更專業。所以應該選擇一些落地性的、實戰性強的課程,這些課程員工更愿意接受,也能更快為企業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蔡壽河建議。
葉梓群則分析,石材從業人員比較少接受專業的培訓,不管是管理創新、技術創新、市場營銷創新方面,相對其他行業都比較落后。解決這三大創新的前提是思維創新。企業要開展有系統的培訓,有步驟、有方法的提升員工整體素質。
他建議,要實現培訓的利益最大化,企業必須建立起“走出去、引進來”的培訓機制。內訓適合初級人才,但亦需要引進具備實戰經驗的講師給予授課;而高級人才更適合通過外訓進行提升,只有不斷走出去,企業的高層管理人員思維才能與外界融會貫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