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各類盤點總結層出不窮。回頭看2015,你會不會發現,很多一致預期被證明是一致錯誤:A股沒有等來6124,卻等來一場史無前例的股災;人民幣沒等來美聯儲加息,但還是來了一次出其不意的暴貶;LED行業沒有等來期待的發展黃金期,卻等來了市場慘淡的呼號與說走就走的合并……
不是我們不明白,而是世界變化快。對于LED行業來說,也是如此。也許,我們的手機網絡已用上Lifi(可見光通信),而我們每個家庭內都已有了植物工廠。
終于入正題了,要談中國LED植物工廠的產業化,并不容易。——起碼從目前LED技術發展水平、行業環境以及產業邏輯來看,目前中國植物工廠的建設與產業化,將是一條很長很長的路。不過,世界變化快,我們有理由相信,一切也有變數。
植物工廠是用高科技打造的現代農業可持續生產系統。在這個生產系統中,采用立體栽培技術,化學進行周年生產,植物產量是傳統農業產量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采用物理農業技術代替農業殺蟲滅菌,使植物品質達到綠色甚至有機品質;采用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既提高了多種資源利用率,又實現了零排放零污染。隨著以LED技術為基礎的植物人工輻射源(PARS)的應用成本進一步降低,植物工廠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期。
變數一:市場增速明顯
1、植物工廠每年增長約30-40家
關于植物工廠的發展前景,筆者愿意不厭其煩贅述幾句:
政治經濟環境需求:人口的劇烈增加和可耕地的急劇下降;土壤、氣候、水資源的匱乏和污染;資源地域分配的不均勻性產生的運輸成本和產品損耗;食品安全,醫療費用增加等對蔬菜的安全性要求增加。
農業產業環境需求:城市化進程帶來的城市人口增加,蔬菜供應增大,而土地資源卻不斷減少;傳統的農業生產引發的環境負擔不斷增加;為追求產量而在蔬菜種植中使用農藥和防蟲劑,蔬菜污染憂慮增加;霧霾,太陽輻射量的減少。
市場發展需求:2015年設施園藝面積達410.9萬公頃,產值達到9800億元;植物組培面積2000萬平方米;植物工廠每年增長規模30-40家。
獲利途徑:業者解釋,除家用外,植物工廠一般有2種獲利途徑,一是葉菜類的大量量產,如小白菜、青江菜、萵苣等十字花科植物;二是種植難度高的人參、牛樟芝、金線蓮、冰花等高經濟價值作物,透過特定的LED頻譜和管控系統,就能培育生長條件較苛的季節性作物。
2、LED植物照明商機無限
LED作為植物照明光源可以廣泛應用于植物工廠,具有促進植物生長、調節植物形態以及節能環保等多方面優勢。
涉足者:國際大廠飛利浦、歐司朗、三菱、GE、西門子都有涉足,其中飛利浦推出“燈光食譜”;臺廠億光也早有涉足,而隨著臺灣農金風潮的興起,有報道稱“臺灣科技大廠鴻海、臺達電、金仁寶集團、欣興電子及老牌的大同集團也都跨行種起菜來了”;大陸廠商方面,鴻利光電一直在進行相關產品的研發,有傳相關芯片廠也沒有放過這塊市場,另外如深萊特、偉信力光電這些中小企業也有涉足。
市場預測:僅植物工廠化育苗產業一項就為LED光源提供了巨大的消費市場,如果在植物工廠化育苗中采用LED替代傳統電光源,其一次性總市場規模將達到2000億元。

中國LED植物工廠產業化之路還有多遠?
變數二:植物工廠方興未艾
1、中國已建植物工廠達80多家
應用范圍:由于植物工廠技術不斷完善和提高,微型、迷你型植物工廠已應用于人們生活的各種環境,光仙子餐廳、咖啡館、酒店植物工廠,辦公室、居室植物工廠、廚房植物工廠,實現了蔬菜從生產到舌尖的零距離。
建設情況: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已建植物工廠達80多家。據日本株式會社專家預計,中國植物工廠未來有望達到日本植物工廠10倍以上的規模。
中國植物工廠發展狀況
2、2015年新進展
德州市首個植物工廠在齊河縣美東農業科技公司建成運營。該植物工廠采用水肥一體化設施,蔬菜生長在立體式栽培架上或塑料泡沫板里,完全浸泡在營養液中,植物生長期可縮短為30%-40%。
由江蘇無錫尚田農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與臺灣勃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開發的植物工廠項目在江蘇無錫市惠山區洛社鎮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800萬元人民幣。
杭州灣跨海大橋南翼,由寧波供銷集團投資千萬元打造的“植物夢工廠”正式建成投產,該植物工廠引進日本先進的太陽光利用型植物工廠系統,一年可以收割15-18次蔬菜,畝產量1.6萬公斤,按照目前40元/公斤的價格,每畝產值可達64萬元。
京東方植物工廠項目目前進展順利,已經設計完成了針對餐廳、食堂使用的植物生長箱樣品,生長技術、營養液技術也相繼開發完成。
廣明源以植物生長燈為基礎擴大了規模,于鶴山建成“植物工廠”。
變數三:植物工廠發展亟需平臺支撐
1、三大掣肘
局限于科研階段:現在植物工廠的發展還局限于科研階段,真正投入市場還比較少見,長春、北京、上海、西安都已經有植物工廠了,不過效益不是很好。
高昂的成本:盡管植物工廠在產量和效率方面具有優點突出,但存在的問題也同樣明顯,那就是高昂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它的推廣。
終端市場兩大障礙:就消費端而言,目前植物工廠所產出的產品售價過高,有的甚至以公克計價,所以目前只適合種植一些高附加值的作物。并且,也有相關專家表示,目前依靠植物照明無土栽培所產出的作物在健康和安全上是否存在問題依然沒有定論。
2、兩大關注點
共建標準:產業發展,標準先行,對于LED光源也是如此,有了標準化,才能使LED農業照明健康有序地發展。但是標準體系的建立,不僅需要理論基礎,更需要實際應用基礎,這是建立合理科學的標準體系的關鍵。這就需要建立一個專業性的公共平臺,匯聚專家、企業精英,從LED農業照明光源的研發與實際應用兩個方面進行更多的調查研究,制定出有利于行業和產品發展的農業LED光源標準。
突破技術難點:當前LED植物工廠存在的主要技術難題為:每一種植物對光的要求是不一樣的,很多公司沒有這個能力根據植物來應對調節光的波長。很多LED植物照明公司也不知道具體植物所需要的光的波長。產業亟需一個公共性的協同創新平臺,將LED植物照明制造廠商、植物工廠以及植物研究所聯動起來,根據植物特性安排匹配的照明光源,促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盡量生產光譜范圍大的光源,或者多種光源組合,智慧調控,滿足多種植物同時需求。
3、亟需協同創新的公共服務平臺
“為了進一步實現植物工廠產業化,無論是從市場推廣、技術成本下降還是標準檢測等方面,都迫切需要一個協同創新的公共性服務平臺,推進植物工廠的示范應用,積極開展共性技術研究促進生產成本下降,加強植物工廠的標準化建設,推動植物工廠共性技術發展和難點技術突破。”廣東省半導體照明產業聯合創新中心(簡稱GSC)主任、農業照明技術創新與應用戰略聯盟秘書長眭世榮表示。
據他介紹,正是基于此,GSC積極牽頭籌建廣東現代農業(植物工廠)應用示范基地,致力于推動LED植物照明產品和設備的研發,以及LED植物光照系統和植物工廠商業模式的創新研究和示范推廣。同時,積極推進LED植物照明系統的標準化研究,同時圍繞LED產業鏈關鍵環節、戰略產品研發,組織產業鏈上下游或技術互補型企業、有關高校、科研機構等結成聯盟,聯合開展核心技術攻關。
“依托GSC這個平臺,該現代農業應用示范基地重點推進LED農業照明示范工作。現已廣泛整合了國內外頂尖設施農業學術團隊、相關高校、企業等科研力量,如日本千葉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復旦大學電光源研究所、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北京大學東莞光電研究院生物光照研究中心等科研院校專家資源,以及鴻利光電等企業代表,推動前沿技術攻關和產業化進程。”對于該應用示范基地的資源優勢,眭世榮主任侃侃而談。
據悉,目前該示范基地正加緊建設微型植物工廠,推進植物工廠新技術孵化與推廣。“這是一個占地面積為150m2的微型植物工廠,采用4層立體栽培,實際種植面積為126m2。種植作物以常用葉菜為主,全部種植過程以LED植物生長燈進行光照,一次最多可培育葉菜20000棵。”該植物工廠負責人向智庫君介紹道。
12月15日,廣東省科技廳廳辦公室梁勤儒主任,高新處林萍處長、張冬蕾副處長,監審處龔建文處長一行專門參觀了廣東現代農業(植物工廠)應用示范基地。他們對于該示范基地內綠意盎然的植物工廠表示出了濃厚的興趣,并十分看好其發展前景,希望該示范基地能夠積極發揮帶頭作用,以示范促應用、以示范促技術創新,推進廣東省農業照明技術發展、促進植物工廠產業化、加速農業照明標準化和規范化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