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任何行業都存在一些潛規則,存在一些只有行內人才能知曉與透徹的不為人知的道道,正所謂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假如你是門外人,一不留神你就有被“潛規則”的可能。水太深,卻總被攪渾,可謂月黑風高,小心飛刀!
對于“潛規則”這一詞匯,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能理解的,顧名思義,就是一些不成文或見不得光的一些暗箱操作規定和原則,潛規則隱藏在正式規則之下,卻在實際上支配著很多人的行為和思想。這個詞匯最早流行于娛樂行業,N年前在一些報紙娛樂版面或網絡上總是流傳某某明星被“潛規則”了,甚至到后來一些所謂的明星或正冒出來的所謂明星“站”出來揭露一些“潛規則”的細節,不管“潛”的人或“被潛”的人都著實火了一把,至少在曝光率上達到了預期的效應。
在現今以結果為導向的社會價值觀世界里,只要達到目的,很多人可以不擇手段去攝取、達至,事實上這樣的思維與行為很容易就誤入一個雷區,因為私欲的膨脹而有違自然規律、規則,有如脫韁的野馬,一不小心就在狂奔中踩響了地雷,或墜入懸崖。
照明燈飾行業是否也存在“潛規則”?不用解答,這是不爭的事實。任何行業都有自己的道道,我們解析行業的潛規則,不是想觸及到某些企業或行業的神經,我們希望借此去梳理與規范行業中存在的問題,加以警示,也給予一定程度上的修正。
下面我就羅列出我們照明行業存在的一些現狀,我不清楚它們是否稱得上所謂的“潛規則”,但至少能從表象下呈現出一些問題來,觸及到一些人的認知與感官——
一、 抄襲成風,不知誰是李逵,誰是李鬼
在照明燈飾行行業,所謂的原創精神僅僅是一種美好的期望,很多企業從起步到發展都是靠仿制起家的,他們不論思維與生產經營都形成了固有的慣性。企業規模不大的,就偷版仿制國內同行的產品;企業規模稍微大一點的,他們可能就會把觸覺伸向國外同行,以至于米蘭照明展對參展的亞洲人保持高度的警惕與防范。這些靠抄襲生產出的產品,都跟一個媽生的孩子一樣,私生子與正室都一個模子刻出來的,模樣兒自然難分彼此。
二、 虛高的標價使人視線模糊,走入圈套
虛高的標價在行內人中已不是公開的秘密,燈飾產品本身并不屬于流通型的定型產品,它也許還有一丁點家居藝術的范疇,所以不論經銷商或廠家都很難做到明碼實價。這就給廠家和經銷商提供了一個可以發揮的空間,在古鎮門市,你如果以標簽上的標價去購買燈具,那你絕對是不折不扣的傻帽。據行內朋友說,標價只是個幌子,標價1000多塊的燈,你取它的零頭可能就是實際的價格。按這樣的說法,可想而知所謂的標價水分有多大,事實上虛高標價并不只是生產廠家才這么做,經銷商也以樣畫葫蘆。
三、 節能燈為“節”錢,虛標功率蒙客家
在國內節能燈生產領域,差不多每家企業都會打出所謂的純三基色,節能標準多少,使用壽命多少,好像大家品質都處于同一級別。更為嚴重的是很多企業為了追求最大的利潤,本來30瓦的說成60瓦,5瓦的說成15瓦,反正老百姓不懂這些道道,能蒙一家是一家。節能燈功率越高,售價越高,在節能燈日益競爭激烈的情況下,虛報功率于是就成了生產廠家的另外一個砝碼。
四、 買燈只買支架,燈珠、光源自配
這個現象可能集中在一些入行若干年老道的經銷商身上,這些老狐貍型的經銷商把這個行業摸得非常透,產品成本甚至算得比廠家還死,于是為了追逐最大利潤化,他們往往買燈飾產品時只買支架,其他的燈飾配件與光源都自個買來組裝。支架涉及電鍍、五金、焊接,自然是經銷商很難搞定的事情,所以他們就從其他配件入手以降低采購成本。
五、 買燈不帶安裝,售后服務沒保障
燈飾產品屬于特性產品,在安裝上可能需要專業人士配合安裝才能達到效果和不至于損壞,這些在某種程度上成了賣燈人制約買燈人的手段,以額外賺取利潤。燈飾產品一直存在售后服務體系缺失的問題,這本是廠家與經銷商聯動,更好地服務于消費者的利器,卻最終成了榨取消費者利益的“幫兇”。
這些照明燈飾行業的“潛規則”并不僅僅體現以上幾點,也許還有更多的“潛規則”沒浮出水面。讓所謂的“潛規則”沉下去,讓正統的規則浮上來,這才我們行業發展良性的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