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低谷期災難的歷練,中國家具企業會真正崛起。中國家具業也會一改以往病弱、積垢甚深的形象,成為智慧的產物。
據企業普遍反應,2014年上半年市場低迷的狀況日益加重,企業的生存狀況面臨更加嚴峻的考驗。自2011年以來,家具市場情況出現“四級跳”,一年比一年更差。面對如此慘重的市場,眾多的企業似乎受到了極為嚴重的打擊,變得有點迷茫、慌亂與彷徨。最為明顯的表現是企業變革調整的腳步加快,甚至可以說是有點踉蹌。
短短半年間,家居業并不平淡,大事不斷,熱點頻發,從行業展會到家具設計,從產品標準的出臺到公司上市,從家具制造到渠道銷售等方面,無不發生巨大變化。經濟環境不景氣,房產受打壓,家具市場深陷低谷期,折射出業內慣有模式的缺陷,是家具業加快調整步伐的直接原因,但從本質上說,家具業產能過剩,供大于求,行業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已有的產業結構及商業模式已不再適應當前家具業的發展需求,必須對其做出調整與變革。
當前,增速減緩、產能過剩、外貿走低是中國家具行業發展最真實的狀態。一直以來,中國家具業雖然依靠豐富的勞動力資源、低廉的成本及價格在國際市場上占據了大片江山,但隨著全球經濟萎縮、國際貿易壁壘增加、原材料成本上漲、國內勞動力成本上漲,全球貿易格局快速變化,中國家具簡單復制生產的經營模式受到挑戰。
由于外貿的各種不利因素逐漸呈現,而中國又是一個讓國際品牌都眼紅的龐大無比的市場,于是,轉內銷風潮一浪賽過一浪,再加上國際品牌的搶進,中國國內的市場競爭空前激烈。然而,行業、企業中的諸多弊端與矛盾,在市場競爭的鞭策和放大下,頓時無處藏形,暴露無遺。
第一,中國家具生產仍以中小企業為主,缺少“巨無霸”企業,品牌號召力不強。同時,家具產業鏈多以自然集聚為主,分散雜亂,不僅有礙于產業的發展,并且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
第二,與國外多渠道并行的銷售模式相比,中國家具銷售渠道模式過于單一,中國賣場主流模式缺點很多,但仍在快速發展。雖然目前市場慘淡,經銷商處境艱難,但賣場依然“高唱凱歌”,不斷進攻各地市場,賣場嚴重過剩;
第三,原創設計缺乏,市場主流風格款式多變。與意大利等國家的家具相比,中國家具的風格雖然多樣,但缺乏自主設計的特色和文化底蘊,并且市場上的跟風現象明顯,一會實木家具滿天飛,一會白色簡歐家具齊聚,如今則是美式鄉村風格蔓延。似乎只要哪款東西稍有點市場,不出幾日,市場上同類產品云集,爭奇斗艷,很是熱鬧,同時也使得整個市場的主流風格似乎總是處在頻繁的變換之中。然而,市場看似繁榮,但真正取得很好效益的企業卻不多;
第四,新商業模式多,但真正能運用上的少,能取得突破性發展的更是少之又少。家具企業、賣場、經銷商在經受近年市場寒冰洗禮的同時,也在不斷地嘗試新模式,品牌獨立店、家居體驗館、家居綜合商業體、社區店、大家居一站式購物、020雙向體驗營銷等輪番上演。不能不說,這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度,然而,由于行業缺乏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勇氣,使得各種創新和變革有點流于表面,形式是改變了,但本質依舊,起到的作用不甚明顯;
第五,行業的科技和文化含量低,瓶頸難以突破。目前,家居業諸多企業在上市之路上止步與行業的整體素質偏低有莫大關系。一般而言,資本對勞動密集型產業敏感度很低,因為,在企業融資的過程中,企業戰略、人才、設計、技術等都可能作為支點,只有形成其他企業所沒有的優勢,才能吸引投資者的目光,獲得風險投資。然而,縱觀目前的家具行業,企業多為中小型傳統民營企業,在企業戰略、人才、技術上的優勢并不明顯,而且行業的產業集中度很低,品牌多而雜,缺乏知名的消費品牌,難以整合,再加上家具行業本身是屬于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一個主要依靠大量使用勞動力,而對技術和設備的依賴程度低的產業,在大多數人的眼中是缺乏技術含量的,不可能像生物基因工程等高新科技項目那樣給投資者帶來豐厚的回報,因此很難吸引投資者的目光。
第六,專業人員匱乏。行業要往高水平發展需要每個環節都配備有出色的專業人員,如設計師、職業經理人、導購等。設計師的文化底蘊以及扎實的設計功底,是能否設計出有文化、有品位和內涵的適銷對路的產品的基礎:職業經理人的能力高低是決定生產、流通、銷售等各個環節能否順暢有序的重要因素;產品要順利銷售,實現價值,需要一個能敏銳地洞察消費者的想法和需求,對產品的性能、文化等了如指掌,懂得適時適度地進行營銷的優秀導賂。從這些方面說,要保證家具銷售活動的順利完成,專業的團隊人員非常關鍵;
第七,傳統營銷手段(爆破、降價促銷等)收效極差。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節假”都是商機所在,商家銷售的成敗就在此戰,每當此時,幾乎各品類的商家蜂擁而上,“五折”、“三折”、“跳樓價”、“大甩賣”、“總裁簽售”等爆破、降價促銷的活動比比皆是,一年的銷售量多是趁著這些節假日“狂銷”的機會完成。然而,過度的促銷不僅提前透支了消費,并且瓦解了品牌的力量,讓市場在一時熱鬧之后,長期處于慘淡的境況。這種方式不僅不利于企業的長期發展,并且有礙行業的進步,因此,企業必須進行營銷模式及營銷方式上的創新。
此外,由于各種新技術(如互聯網、大數據、電子商務、3D展示等)、新模式(生活館、體驗館、博物館、獨立店、家居綜合體、電商020等)、新概念(大家居、智能家居等)的出現,也促使企業、賣場等必須進行變革。
有人說,微利時代是中國家具業由高速發展走向成熟的標志。目前中國家具業正處于由鼎盛走向衰微的歷史階段,革新,是無可逆轉的歷史使命。
值得慶幸的是,中國家居業還是有希望的。各種行業弊端及企業矛盾的暴露,從長遠看,對行業來說是件好事,行業和企業可以對這些弊端和矛盾進行及時的修正和解決,在困難和壓力下不斷地整合資源和優勢,調整產業結構、經營模式和方向。這有助于行業的發展以及締造實力雄厚的企業和領先品牌。通過這樣一波災難的歷練,中國家具企業會真正崛起。中國家具業也會一改以往病弱、積垢甚深的形象,成為智慧的產物。
據權威人士預測,中國家具業還有3年的“冬天”。然而,既然“冬天”是對行業和企業是一種壯大的考驗和歷練,那么6年或者更長一點又何妨?“春天”終究是要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