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房的櫥柜用了將近一年,就在臺面快要出保修期的時候,深圳市市民小林發現,與櫥柜一體的臺面出現了一道40厘米長的裂紋,“就是在兩塊臺面的粘合處,有手指頭那么寬,40厘米長,比較明顯”,這讓小林沒有想到。趁著保修期來臨之前,小林給商家打電話報修,“來了兩個工人,工人們說膠開了,粘的不好,當時就把臺面割開,粘了粘。當時我問這就好了,工人們說沒事。”聽工人們這么說,小林也就放心了。
但是沒過半年,臺面又裂了,這次比上次還嚴重,從原先的裂縫處延伸出小裂縫了,小林再次打電話給商家,“當時說過了一年的保修期,沒有什么辦法”,小林覺得很無奈,她認為臺面出現裂縫,本身就是質量問題,修又沒修好,如今拖到保修期之后又沒法解決。
櫥柜“三包”服務概念模糊 消費者可正當維權
“三包”服務仍有空子可鉆
目前,櫥柜市場上都實行了包修、包換、包退的“三包”服務,然而在處理櫥柜臺面開裂問題時,不少小牌子櫥柜商家都給出了“只維修不更換”的答復,這一做法是否合理?“三包”服務又是如何界定產品退換的?
業內人士認為:“‘三包’服務規定,在‘三包’服務有效期內修理兩次仍不能正常使用的產品,憑修理記錄和證明,由銷售者負責為消費者免費調換同型號同規格的產品或按有關規定退貨。”但他同時表示,“仍不能正常使用”的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生產廠商也是鉆了這個空子。
櫥柜消費者要維護正當權益
櫥柜行業競爭激烈,很多不良的櫥柜商家為了節約成本,不惜偷工減料以次充好,將這些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很多消費者在購買櫥柜的時候沒有認真仔細觀察,結果櫥柜使用不久后就發現瑕疵,如果在保修期內的話,找經營方索賠還能夠有所收獲,可是過了保修期呢?遇到此類問題的消費者該如何與商家協商從而維護自己的權益呢?
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櫥柜臺面開裂等問題,商家必定要上門進行保修,但如果業主不同意修理而認定是臺面本身的質量問題,并要求商家進行更換,那么最好要先對臺面是否存在質量問題進行確認,這樣可以明晰責任。
現在很多消費者在遇到質量糾紛的時候不知道到底應該如何來保障自己的利益不受侵犯,不少人最后忍氣吞聲。消保委的工作人員表示,碰到這類質量糾紛,櫥柜消費者可以憑借購買時的相關單據以及相關能證明購買的商品當時是有質量問題的證據到消保委進行舉報,他們會根據市民舉報進行相關的調查,如果發現確有其事,會采取相應措施來保護消費者的正當權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