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金九銀十的促銷活動中,地板行業的銷量總體呈現上漲的趨勢,在市場一片叫好之聲中,地板消費市場的投訴也隨之而來。
地板起拱上演“變形計”
據介紹,李先生在海鹽縣武原鎮某建材商店,花3600元購買了90平方米隆達牌復合地板,用于室內裝修。想不到剛用了半年,地板就不同程度地出現起拱變形現象,飯廳和客廳裝修的近60平方米地板更嚴重。
看著家里地板變形越來越厲害,李先生懷疑地板的質量有問題,便找到商家要求其恢復地板原樣并賠償損失。但商家認為地板變形的原因有多種,可能是保養方面的問題,也可能是內層墊板導致的,修理可以,賠償不行。仇先生沒辦法只好到縣消協郊區分會投訴。
經消協工作人員協調,商家對變形地板進行了修理,但就賠償事宜雙方仍達不成一致意見。在此情況下,消協工作人員聯系了供貨商,分析地板質量的地域性含水率適應度;木工操作的接縫大小標準以及使用保養的干濕度等,并向商家解釋《消法》相關規定和消費爭議的質量檢測問題。最后,商家一次性補償李先生1500元。
復合地板出現破皮現象
蘇女士在某地板賣場里一家地板品牌,花1.2萬余元購買了75包復合地板。地板到貨,準備鋪裝。打開包裝,她發現很多包地板拆開后就脫了皮,一共有13包半的地板不能鋪裝,必須換貨。銷售人員將破損地板收回。幾天后,更換后的地板拉來了,可蘇女士檢查一看,產品不是一個批次。蘇女士從自己掌握的常識判斷,不是一個批次的地板,干燥度等指標可能不相同,使用后,易發生變形等問題。為此,她拒絕使用該地板,要求商家退貨,并賠償鋪裝地板所使用的輔料費用。但該商家不認為地板存在質量問題,拒絕退貨。
蘇女士找到質監部門要求質量檢測,并自付了195元的檢測費,檢測結果顯示,地板的表面磕損度不合格,為質量不合格產品。蘇女士拿著檢測報告投訴到市消協,工作人員根據《消法》對此案進行了調解,廠家不但退回全部貨款,還賠償了蘇女士500元輔料費和195元檢測費。
面對此種消費投訴事件,地板企業需以誠信為經營原則,為消費者帶來貨真價實的地板。同時,地板企業在處理這一消費投訴事件時,更應該及時回饋并作出相關的實質性行動。另一方面地板消費者也需加強消費維權意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