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金九銀十”的家裝旺季又快馬殺到,家裝行業整旗鼓動聲勢,各種為配合宣傳、營銷的奇招妙想遍地開花,各種套餐、各種促銷、各種噱頭,吸引了很多終于等到下半年可以解放家門,期待家居換貌的業主。然而,就在這片熱鬧的表象之下,家裝公司的大小貓膩早已在宣傳字樣、合同報價等方面伏筆,就差消費者的一個“不小心”。
一切待到合同簽訂好了,定金也交付了,裝修動工了,動工一半卻發現與當初雙方合同條件不像樣了,超支了,與家裝公司鬧矛盾了。殊不知,某些財迷心竅、不負責任的家裝公司早已埋下“地雷”,翹著二郎腿各種推托,即使是再精明的業主,也可能會“老貓燒須”。
•夸大裝修標準 預算報價陷阱多
有部分家裝公司通過廣告宣傳夸大其辭,誤導了一部分消費者。而上海市裝飾裝修行業協會針對家裝公司的廣告宣傳也直言,家裝公司的宣傳廣告容易在實際裝修過程中變得“面目全非”,由于每戶家庭的房型、尺寸都不盡相同,除非每個施工項目都與廣告宣傳上的一樣,否則實際報價就很難像廣告上所示的價格一樣。
由于此前國內還沒出臺統一的裝修報價標準,家裝市場頗有“無王管”之嫌,而家裝材料繁多,因此不同家裝公司在工價、材料、成本等方面上就有千萬套的計價方式,普通消費者在面對不同家裝公司所作出的家裝預算也就很難“貨比三家”,這也就促成了某些不道德經營的家裝公司會在合同字眼、材料品質規格、公司方或施工方“見縫插針”的游說等等方面,從消費者身上抽“油水”。
•家裝材料商黑鏈
曾有裝修業內的相關人士揭露,大部分家裝公司的裝修標準,尤其是精裝房的裝修標準普遍會是實際成本的三倍,人工成本不能省就在裝修材料上面搞一些“小動作”。目前,家裝公司與材料商之間的回扣已是行業內的潛規則,甚至可以說是公開的秘密。
有業內人士稱,大部分裝修公司的設計人員或項目經理都會與眾多建材商有密切的合作,因此他們在為不是自主選材的業主提供導購材料的時候,都會偷偷從材料經銷商處收取回扣,少則為產品售價的10%,多則達到40%到50%,而瓷磚、地板就是其中家裝公司拿回扣的主要“目標”,而且越是高檔的產品,潛規則就越多,回扣就吃得越狠。“家裝公司預算需10000多塊的瓷磚,自主選購實際總價只需要3000多”“東莞某業主購瓷磚17萬元,豈料發現設計師回扣就拿了10萬元”……
•工程質量問題多 家裝公司“耍太極”
業主在與家裝公司協商簽訂合同之后,業主都會按照約定先交付預付款和定金。然而,裝修動工之后,裝修方就會慢慢露出狼尾巴,這里需要重新設計,那里需要換另一種材料等等,不斷坑業主的“羊毛”。待到業主真的恍然大悟想討回公道的時候,反被家裝公司咬回一口說,材料差價是行規,業主還需另付合同之外的設計費、加工費等費用,若不支付就會向法庭起訴,如此的冠冕堂皇啊,憋了一肚子氣的業主霎時吃了黃連!
國內首部家居家裝行業貿易標準《家居行業經營服務規范》將于9月1日起正式施行,利用法律途徑,遏制裝修行業貓膩、潛規則的亂象,規定家居裝飾服務實際施工的費用不得超過事先約定的工程合同報價的8%,超過部分由企業承擔,業主主動要求增加的項目除外,此舉不單保護了裝修業主的合法權益,也進一步規范了家裝行業的良性發展。
另一方面,消費者也要時刻“武裝”自我,裝修前最好通過多途徑了解材料的品牌、價格,貨比三家,有選擇性地聽從家裝公司的建議,在家居裝修過程中還要堅持原來的整體規劃,不輕易相信設計師、施工方的硬性推銷,從而減少自己被“潛規則”被坑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