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每個員工發5塊錢過節費,怎么過節啊!”9月21日,一條網帖在網上炸開了鍋。9月24日,涉事的鶴山安帕電路板廠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先是稱“月餅質量差,不能發月餅”,接著又稱“每人發幾百,廠就會倒閉”。
依字里行間理解,“5塊錢過節費”有些醉翁之意不在酒。廠方 “生存困難”的怨氣里,更多具有一些矯情的味道。5元和數百元過節費,在網友看來,不是發不發得起的問題,而是愿不愿發的問題。在用工權益難以受到保障的語境下,“5塊錢過節費”很容易撩起公眾心中的某種情愫。但對于廠方來說,卻可能關系到企業的生死存亡,至于廠方表情達意的真實狀況,值得關注和解讀。
如果僅從事實上看,用工方給員工發5元錢的過節費,其實本身并沒有什么不妥。一則,法律沒有明確規定必須在過要發放過節費,也就是資方沒有這樣的特定義務,那么發與不發,發多少都是資方的一種權利;二則,5塊錢過節費本身是一種象征意義,就像解釋的那樣,“月餅質量差,不能發月餅”也客觀存在。與其發實物,不如發現金,或是其真實意圖。而至于“每人發幾百,廠就會倒閉”雖然不是危言聳聽,但也折射了某種真實境狀。
受國內外經濟環境的影響,自今年上半年以來,國內經濟下行壓力逐漸增大,國務院國資委8月24日公布的數據顯示,1-7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23347.6億元,同比增長8.4%;上交稅費總額12625.7億元,同比增長13.8%;累計實現凈利潤4593.8億元,同比下降16.1%,從數據上看,營業收入、上繳稅費同比大幅增長,凈利潤同比增幅下降的趨勢,說明在當前復雜經濟形勢下,中央企業盈利能力明顯下降。
有著獨特政策優勢的央企尚效益下滑,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就更加困難。從國內形勢看,受勞動力短缺且成本增加、原材料價格上漲、人民幣匯率波動加劇等因素的影響,大批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明顯增多,將嚴重影響外向型企業出口優勢,轉而擠壓國內市場空間,又將導致國內企業競爭加劇。2011年7月,國家工信部透露的信息表明,中小企業整體利潤率不足3%;而在民營企業較多的溫州,中小企業平均利潤1%到3%。在如此逼仄的空間下,稍有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壓垮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如果企業本身就處于虧損狀態,任何一點額外的成本支出,都可能成為企業的“難以承受之重”。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數百元的過節費都可能讓工廠倒閉,這就不是矯情而是一種悲情。
如果企業倒閉了,關乎的可能就不是5元錢的過節費,而是所有員工的工作崗位和工資,就會有大量的工人因此下崗失業。為此,在當前的經濟環境下,對于企業的行為給予更多的理解和寬容,不啻為對中小企業的一種道義上的支持,有助于為其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以便共度難關。從這一點來說,5元過節費或是外界關注中小企業生存的一個切口,有助于我們更好的了解和探析其真實狀況,并據此進行宏觀政策的調整。若如此,則5元過節費的價值則無以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