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走訪多個衛浴企業后了解到,與去年相比,今年衛浴企業的出口額普遍有所下降,增速放慢,只有少數幾個企業表示今年出口額比去年略有增加,但對下半年出口形勢比較悲觀。
市場持續低迷,讓廣東潮州很多衛浴企業感到壓力空前,尤其是國內市場銷售的下滑讓很多企業抱怨連連,直言銷量與去年相比下滑了20%左右,正在過夏日里的冬天,扛不住的企業已經減產或者暫時性關閉。而在出口方面,雖然出口一直是潮州衛浴的強項,但是今年出口的生意并不好,訂單減少、難以提價、利潤壓縮,在很多出口型衛浴企業看來金融危機之后的出口就像一場惡夢,不知道什么時候能醒來。
據廣東潮州市外經貿網統計的數據顯示,2012年上半年潮州市陶瓷產品出口總額為43546萬美元,同比下降6.4%,六月份單個月陶瓷產品出口額為8857萬美元,同比下降5.1%,其中出口歐洲地區下降17%,美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和東盟等地區則有增長趨勢。記者在走訪多個衛浴企業時了解到,訂單下降讓很多從事外貿的人員也感到陣陣寒意,不少人抱怨不知道今年應該如何“過冬”。
出口衛浴訂單減少同比降幅達6.4%
在潮州某衛浴企業從事外貿銷售的陳先生,主要負責東南亞地區的業務,他告訴記者,他所在的公司多年來以出口為主,以往每年的外貿訂單都是穩中有增,而且多是客戶找上門,業務員每天的工作比較輕松,不用花太多精力開拓客戶。但今年的情況卻相反,業務員都在忙著找訂單,他自己也經常在阿里巴巴這樣的貿易網站上尋找客戶,甚至在晚上帶著產品彩本到酒店去截攔到潮州來的外商,向他們推介公司的產品。
陳先生所說的情況可以說是潮州衛浴企業今年出口形勢的一個縮影,來自汕頭海關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上半年潮州市陶瓷產品出口額為46520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15.3%,2011年全年潮州市陶瓷產品出口額為103053萬美元,比2010年增長9.5%,而2012年過去的上半年里潮州市陶瓷產品出口總額只有43546萬美元,同比下降了6.4%。
記者在走訪多個衛浴企業后了解到,與去年相比,今年衛浴企業的出口額普遍有所下降,增速放慢,只有少數幾個企業表示今年出口額比去年略有增加,但對下半年出口形勢比較悲觀。
“我們公司的產品主要銷往歐州地區,今年以來新增加的歐洲客戶不是很多,而且下的訂單都不是很大,這幾個月的出貨量跟去年相比平均每個月少了三個集裝箱左右,這不是一個好苗頭。”唯雅妮衛浴生產經理范華才說。唯雅妮衛浴以出口為主,產品90%以上都是出口,他認為目前手頭接到的訂單來看,今年的銷售形勢肯定不如去年。
夢佳衛浴外銷部經理陳廣安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則表示,夢佳衛浴的產品主要出口到北美、歐洲、澳大利亞、新西蘭等國家和地區,由于國外經濟不景氣今年外貿也受到影響,整體來看外貿增幅有所放慢,增幅在5%左右。“到目前為止,我們今年的外銷只是略有增長,不是很理想,甚至有些國家的外銷業務直線下降,例如來自西班牙(裝修效果圖)、希臘(裝修效果圖)、法國等國家的訂單下滑得非常厲害,意大利也有一點影響,比較穩定是北歐市場。往年我們出口到美國的產品總額超過千萬,但去年開始出口到美國的業務有所下降,大概在15到20個百分點之間,今年出口到美國的產品雖然沒有大幅上漲,但跟去年相比好了一點,今年增幅最明顯的是澳洲市場。”
古巷陶瓷協會辦公室主任魏楚杰同樣向記者表示:“今年古巷衛浴企業的出口情況的確不樂觀,一些企業表面上看起來數據有所增加,但在過去幾個月尤其是7月份超預期的出口,主要反映的是半年前訂單的情況,特別是春季廣交會,一些企業接到比較多的訂單,因為陶瓷產品的出口有幾個月的生產周期,有滯后效應。”他判斷,從企業上半年的出口情況來看,今年下半年的出口數據也不會太好看。
齊步走不好走企業重走外銷路
潮州有不少衛浴企業靠出口發家,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外銷大量的需求讓這批衛浴企業積累了一定的資金,加速企業發展壯大。在前幾年,國內衛浴市場逐漸紅火,進入高速發展期,企業生產的產品供不應求,甚至連二檔產品同樣不愁銷路,與出口低價微利相比,內銷產品的價格和利潤相對要高,而且能培養自己的品牌。
不少原本單純從事外銷的衛浴企業開始調轉槍頭瞄準國內市場,尤其是2009年國內4萬億刺激經濟的舉措,更是讓部分無心內銷的企業也試水國內市場,希望國內國外齊步走。然而,外銷企業的內銷之路才剛起步,國內市場便開始遇冷,對原本就缺乏操作國內市場經驗的外銷企業來說,拓展國內市場舉步維艱。嘗試了一段時間屢戰無功的外銷企業又開始放棄國內市場,甚至一些已經取得不錯效果的企業也重新將重心轉向出口。
“我們本來就是以出口和貼牌為主,前兩年國內市場發展不錯,我們也是在那個時候開始加大對國內市場開拓的投入,剛開始的時候還不錯,但是從去年以來,國內市場遇冷,本來就底子薄的我們做得很吃力。雖然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我們找到了客戶、開了專賣店,但也沒有什么銷量,尤其是今年國內銷售的形勢這么嚴峻,我們內銷基本上都在下滑,而出口方面,今年的訂單和銷量都在增加,前段時間我把我們公司國內銷售的幾個人都解散了,集中力量做好出口。”卡尼斯衛浴總經理蘇家澤在與記者交流時說。
在潮州市北片工業區有一家也是靠外貿起家的衛浴企業,近兩年來在國內的發展風生水起,品牌建設和渠道建設可謂雙豐收,但今年以來也放慢了國內發展的腳步。一位劉姓負責人介紹說,雖然國內的渠道和品牌發展得都不錯,但公司投入與回報的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今年的市場形勢,很難期待在國內市場上有所作為,目前也在重新加大外銷力度,希望能在海外市場上擴大銷路。為了做好外銷,公司已經把外銷部搬到了老總辦公室隔壁,由老總親自掛帥督戰。
對于轉戰內銷受阻重走外銷的出口企業,陳廣安認為企業希望內銷與外銷齊步走的愿景雖然美好,但真正操作起來并不容易,往往到最后才發現是在原地轉了一個圈。“大部分外銷企業當初就不應該涉足內銷,即使原來出口的國家訂單少了,也應該將重心轉移到其他國家。例如受次貸危機、希臘(裝修效果圖)信用危機等因素的影響,出口到美國、歐洲這些地區的訂單減少了,外銷企業可以逐漸將重心轉移到開拓中東、南美、東盟等地區的市場,而不是馬上瞄準內銷,因為內銷與外銷有著太多的不同,企業難以把控。”
讓企業糾結的遠不止訂單下降
外銷對于多數企業來說,走的本來就是薄利多銷的路線,訂單減少已經讓企業的利潤受到壓縮,而更讓企業糾結的是,受限于不景氣的市場,雖然生產成本一直在上漲,出口的產品卻不敢提價,最多也只是小幅度上浮,利潤進一步壓縮。
甚至有人說,潮州衛浴的出口的一大優勢來源于低生產成本和低勞動力成本,隨著成本的上漲,提不起價可能會為潮州衛浴的出口優勢劃上句號。
“現在是生意一年比一年難做,成本一年比一年高,利潤一年比一年少!我們出口量最大的地區是中東,年初開始訂單量就不太理想,在這樣的情況下雖然成本在上升但是我們都不敢提價,因為一旦提價訂單很有可能就流失了,只能通過完善生產流程來控制成本。”鷹陶衛浴總經理蘇繼業說。
蘇繼業說從去年以來,在陶瓷生產中所需的硅酸鋯價格從約每噸1萬元漲到超過每噸2萬元,價格翻了一倍,再加人工成本、燃氣成本等,靠價格優勢爭奪國際市場的潮州衛浴企業,已無利潤下調空間,企業出口壓力倍增,幾乎把一些小企業逼到了生死邊緣。
陳廣安則舉了一個大家比較容易忽略的成本,與出口認證相關的成本,這筆費用算下來數目并不小。“出口企業都要求要有相關的認證,一般的認證費都在萬元以上,細分到每項產品認證費用也在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每年還有年檢費、接待費等,企業每年在認證上的花費,多的占到了出口額的3%左右,甚至更高,對企業來說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例如我們出口的國家比較多,所需的CE、MS、UPC、Watermark等認證都有,光是Watermark的年檢費就要五萬元左右,每年幾個認證的年檢費和產品認證費就要花掉幾十萬,要出口不少產品才能賺回這筆費用。”
他介紹,金融危機后國外市場萎縮,外商的利潤在降低,采購策略也在發生轉變,都在小心規劃業務,不愿承擔風險,在采購或者選擇OEM的時候也越來越注重資質和品牌,提高貼牌廠家的門(裝修效果圖)檻。“現在大一點的采購商,動不動就要來驗廠,驗廠的程序都非常嚴格,包括檢查產品的質量要求、環保要求、生產環境、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原材料等,甚至還會抽查工人來了解情況。企業一方面得面對客戶大刀闊斧的砍價,另一方面又要頻繁地應對他們的驗廠和認證要求,產生的各種費用最終也是由企業買單,實在是不小的壓力。”記者了解到,因為出口訂單減少,一些辦理了相關出口認證的企業,已經有選擇地放棄了部分認證的年檢。
在各種不利因素的夾逼下,為了尋求出路,一些企業逐漸將重心轉移到開拓中東和東盟等地區的市場,雖然這些地區對產品的價格控制很嚴,要求很低的價格,利潤空間不大,但至少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的生存。對于如何挨過這波寒流,多個企業表示要內外齊發力,對內完善生產流程控制生產成本,提升產品質量,對外繼續加大新市場的開發力度,開辟新戰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