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y2w2k"></strike>
<ul id="y2w2k"></ul>
    • <th id="y2w2k"><nav id="y2w2k"></nav></th>
    • 
      
    • <samp id="y2w2k"><tbody id="y2w2k"></tbody></samp>
      裝修家居曝光臺
      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五大轉型路徑分析

      / by 南方日報 瀏覽次數:

        從去年開始,龍崗大中型加工貿易企業發展的壓力劇增,在國家政策調整和資源緊缺的雙重壓力下,轉移還是轉型,這是龍崗加工貿易企業當前所面臨的一個痛苦而緊迫的選擇。

        ■核心提示

        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現如今,在珠三角的加工貿易企業中,轉型升級早已成為所有企業主的共識和不二選擇。但在實踐中,不同的企業卻有著不同的選擇。

        正如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所指出的:“占據中國外貿半壁江山的加工貿易堪稱體現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轉型升級必要性的典型,但提到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并不是對所有加工貿易企業都必須執行統一的標準。在這個過程中,無論是提升加工貿易商品的層次,還是創建自己品牌,還是延伸增值鏈條,還是兼顧內外貿,我們都是從整個地區、整個國家的宏觀層次上講的,不等于在微觀層次上所有企業都要走上這樣的道路。”

        有的企業過去擅長制造加工,于是在技術研發上下功夫;有的企業過去為世界知名企業做貼牌,如今開始自創品牌;有的企業過去只會做出口,如今轉向內地市場尋覓商機;有的企業過去屬于勞動密集型,如今注重提高從業人員素質……

        連日來,南方日報記者兵分多路,深入珠三角各大外經貿強市進行調研。記者發現,各地加工貿易企業在實踐中大膽創新,從困境中找出路,從逆境中找轉機,探索走出了具有廣東特色的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新路徑。歸納起來,這些加工貿易企業的“轉型密碼”主要有以下五種路徑:

        1

        研發創新

        裝上“芯片”掌握核心競爭力

        廣東加工貿易企業研發創?鋁戀?

        2008年 2011年 增幅

        獨立法人研發中心 93個 185個 98.9%

        企業內設研發機構 1601個 2415個 50.8%

        企業研發人員 12.4萬人 17.8萬人 44%

        企業累計研發投入 230.2億元 418.9億元 82%

        企業獲得專利數 19251項 28892項    50.1%

        制定或參與制定的技術標準 3067項 5284項   72.3%

        企業研發成果填補國內技術空白項目 3014個     3350個   11.1%

        從昔日貼牌的加工貿易企業,發展為擁有千余名員工、30萬平方米生產制造基地,年生產能力達600萬臺的高新技術企業,佳的美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志華說,加工貿易轉型升級過程,就是佳的美實現產品更新、技術換代的過程。

        自從第一次進行芯片產品研發成功“嘗到甜頭”后,佳的美就一路堅持技術研發,如今每年投入到研發項目的資金占總產值的5%以上。“我們自主研發的芯片,出貨價格比人家的材料成本還要低20%。”張志華說。

        佳的美的故事,正在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中普遍上演著。如果說過去在傳統制造業上的精益求精,讓加工貿易企業只是掌握了電腦產品的“外殼”,那么自主研發,就如同給電腦產品裝上了“芯片”,掌握著核心數據設備的運行,也主宰著企業在國際市場格局中的核心競爭力。

        自主研發掌握市場主動權

        電子消費品行業瞬息萬變,技術更新及產品換代非常快,企業如何才能及時洞悉市場發展前景,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高競爭力產品?

        佳的美的秘訣是:加大研發投入,永遠走在市場前列。從最初創新發明了電腦電視接收機、搶占國內半邊市場,到搶先推出多款數碼相框、推出全球首臺高分辨率大屏MP4、推出全球首款裸眼3D MP4,到最近又推出裸眼3D平板電腦,佳的美以自己的實踐印證了那句“我不追流行,讓流行來追我”的潮流名言。

        在深圳,艾美特電器(深圳)有限公司組建了國內小家電行業最大的研發團隊,每年有超過200余款新產品投入市場,平均每1.5天就有一款新產品問世。2011年艾美特整合家電、電子、機械、IT行業技術,推出新型高能效電風扇,比傳統風扇節電50%以上,2012年新型節能風扇國內外銷量將達30萬臺。

        在廣州,建興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將臺灣總部的部分研發中心轉移到了這里,工程技術人員600多人,研發投入達2.8億元。目前建興光電擁有15項專門技術,其研發生產的新型光驅產品占據了20%的國際市場份額。

        記者從省外經貿廳了解到,截至2011年,全省加工貿易獨立法人研發中心達185個,較2008年底翻了一番;企業內設研發機構達2415個,較2008年增長50.8%;企業研發人員達17.8萬人,較2008年增長44%;企業累計研發投入418.9億元,較2008年增長82%;企業獲得專利數達28892項,較2008年增長50.1%。

        一連串喜人的數據充分表明,廣東加工貿易企業正在逐漸擺脫過去只會埋頭加工的“世界車間”印象,開始從“廣東制造”向“廣東創造”轉變。

        參與制定行業標準把握話語權

        人撞擊測試,在汽車安全性能測試中是屢見不鮮了,但你見過幼童安全座椅也來進行撞擊測試么?

        在東莞,明門(中國)幼童用品有限公司執行副總經理宋志釗帶記者參觀了該公司的幼童汽車安全座椅產品的撞擊測試實驗室。

        透過玻璃,但見載著坐在安全座椅上的仿真兒童的汽車,以50公里的時速,快速沖向障礙物。整個撞擊的過程都會由高速攝像機記錄下來,通過對撞擊過程的慢速回放以及對傳感器數據的分析,技術人員就得以清楚了解產品的安全特性。

        宋志釗告訴記者,早在1998年,明門就開始了嬰幼兒汽車安全座椅的研發工作。2006年時,建立國內第一家嬰幼兒汽車安全座椅撞擊測試實驗室。每一個嬰幼兒安全座椅在出廠之前,都要經過上百次的撞擊測試。

        而伴隨著今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的《機動車兒童乘員用約束系統》國家標準,檢驗檢疫部門在進行嬰幼兒安全座椅質量檢驗時,甚至都要尋求與明門的技術合作。

        “一流企業做標準,二流企業做品牌,三流企業做產品”,這句曾經拿來告誡加工貿易企業的名言,如今成為企業們追求的目標。

        采訪中,已參與了四項行業國家標準修訂工作的國光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裁郝旭明說:“有了設計與研發創新能力,公司才有自己的話語權與議價權,也才能實現產業鏈向上游的技術創新延伸升級。”

        如今,廣東加工貿易企業制定或參與制定的技術標準達5284項,較2008年增長72.3%(其中行業標準1156項、國家標準736項、國際標準119項,分別較2008年增長83.2%、116.5%、83%.1);企業研發成果填補國內技術空白的項目達3350個,較2008年增長11.1%。

        2

        品牌建設

        向“微笑曲線”上端延伸

        廣東加工貿易企業品牌建設亮點

        2008年 2011年 增幅

        擁有品牌總數 10102個 14779個 46.3%

        “中國名牌產品”稱號 138個 145個 5.1%

        “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 259個 470個 81.5%

        建立企業自主銷售網絡 6813個 8021個 17.7%

        隨著新興國家逐漸成為粵企的重要市場部分,一些原本只從事加工貿易、但已完成了原始資本和原始技術積累的加工貿易企業發展自主品牌和建立渠道的藍圖得以實現。

        加工貿易品牌營銷能力顯著增強,廣東加工貿易轉型升級也就有了更深層次的提高。據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省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擁有品牌總數達14779個,共獲得“中國名牌產品”稱號145個、“廣東省名牌產品”稱號470個,上述3項數據較2008年分別增長46.3%、5.1%和81.5%;累計建立企業自主銷售網絡8021個,較2008年增長17.7%。加工貿易產業鏈加快向“微笑曲線”品牌營銷端延伸。

        從“我給別人貼牌”到“別人給我貼牌”

        創建于1990年的廣東豪美鋁業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來樣加工、貼牌生產起家的“典型珠三角企業”。但近年來,外需市場的日漸萎縮和生產成本的持續上漲,生存壓力倒逼著這家微利的加工貿易企業找尋升級的路徑。豪美選擇的是開展新項目研發,進行自主品牌創建,轉變其單純來樣加工的經營模式。

        該公司董事長董衛峰說起豪美的轉型十分自豪。他說,當初為了實現由OEM向ODM和OBM轉型,豪美先后攻克了世界最高標準的系統門窗技術升級項目。目前,豪美已由一間傳統的鋁制品外商投資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為集研發、設計、制造、銷售于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更重要的是,這家企業已經成為國家有色金屬標準化委員會成員單位,并參與標準的制定與修訂。

        正是基于核心技術的掌握,“目前,符合歐洲標準的系統門窗自主品牌‘貝克洛’在多個國家受到消費者的廣泛喜愛,現在許多外國的廠商在給我們貼牌生產。” 董衛峰說。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豪美實現銷售收入17.45億元,比轉型升級前的2008年增長2.5倍;實現利潤1.04億元,比2008年增長3.5倍;納稅6800萬元,比2008年增長4倍。

        品牌建設將企業利潤推向微笑曲線上端

        豪美這樣的例子在珠三角企業群中正在變得普遍。

        “我們本來只做OEM,但現在我們已經實現了對歐美市場的ODM以及對新興市場和國內市場的OBM。”深圳市奮達科技(002681)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肖奮說起品牌戰略十分興奮,他介紹說,在全球的發展中地區,尤其是中國、印度等新興市場,公司主要采取自主品牌進行銷售,以進一步優化業務結構,確立品牌發展戰略,這讓我們真正掌握了產品定價權。

        這家以貼牌加工美發、音響產品起家的企業,如今已是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并于今年6月在深交所完成上市。肖奮說,歐美市場已經相當成熟,做品牌和渠道都是極其困難的,但來到新興市場的時候,就感覺到發展自主品牌的時機到了,自己渠道的建立也是水到渠成,“企業的品牌營銷能力也隨之顯著增強”。

        廣州增城市廣英服裝有限公司創立之初專做貼牌生產,但近年逐漸走向品牌建設之路,并成功培育出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如今該公司擁有過百個代理商,產品不僅遠銷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更進入了已經非常成熟的“一條牛仔褲最高賣價達500歐元”的歐美服裝高端市場。

        此前同為國外品牌貼牌生產的東莞光陣顯示器制品有限公司也依靠創新和研發打造了自有品牌“光陣”。據悉,近三年來,該自有品牌產品銷售額達2億多元,令人矚目的是,該公司已有20多個光電產品獲“廣東省高新技術產品”稱號。

        在調研時,深圳一位外經貿官員告訴南方日報記者,在本輪加工貿易企業市場的布局轉變中的一個意外收獲是,一批粵企不再甘愿只埋頭“貼牌加工”,企業的品牌和渠道意識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轉變,全球化布局的意識愈來愈強,他們更多的通過創建自主品牌、購買其他知名商標等方式,以加強品牌建設的途徑,將利潤向微笑曲線上端延伸。

        3

        出口轉內銷

        內外兼修拓展市場

        廣東加工貿易企業拓展內銷市場亮點

        2008年 2011年 增幅

        產品內銷金額 8167.7億元 14106億元 72.7%

        距離即將開幕的加博會不足一個月了,和眾多參展企業一樣,東莞市樂域電子有限公司又開始為參展忙碌起來。

        今年4月份,樂域電子剛剛獲得了一張1.5億元的國內訂單,而這個客戶正是結識于第三屆外博會。在其董事長勞應海看來,外博會的重要程度已經超過了廣交會。“現在內銷占我們公司的總銷售額達到一半以上了”。

        今年首次舉行的加博會,全稱為“中國加工貿易產品博覽會”,是由廣東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內銷)博覽會(簡稱“外博會”)升級而來。自2009年起,廣東省已連續舉辦了3屆外博會,共簽訂商貿項目16208個、總金額超過1600億元,為加工貿易企業內銷搭建了良好的平臺。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過后,外需市場持續低迷,加之國內生產成本上升等壓力,外貿企業出口情況不容樂觀。在此情境下,不少加工貿易企業將更長遠的目光轉向了國內市場,另辟蹊徑。

        兩條腿走路促內外平衡

        在大多數人印象中,加工貿易企業似乎為出口而生。然而隨著內需市場逐步打開,越來越多的加工貿易企業發現了更為廣闊的天地。

        樂域電子便是其一。據勞應海介紹,2008年之前,樂域電子還是一家專做出口的加工貿易企業;而去年其內銷金額就已達到了1個億,預計今年將超過2個億。“‘內外平衡’,我們現在已經嘗到了甜頭。”

        而東莞宏威數碼機械有限公司的內外銷比例,由以前的2:8轉變為現在的7:3,形成了內銷為主、外銷為輔的格局。去年宏威數碼內銷額為4.82億元,同比增長46.62%。

        據統計,近3年廣東從事加工貿易的外商投資企業內銷總金額達到3.37萬億元,年增長速度超過25%。

        省外經貿廳提供的數據也顯示,2011年全省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外商投資企業產品內銷金額達1.4萬億元,較2008年增長72.7%,相當于我省同期加工貿易出口額的七成。在大大拉動了內需增長的同時,也使我省加工貿易由單一依靠國外市場加快向內外市場兼顧轉變。

        而對于大多數加工貿易企業來說,拓展內銷市場也為其轉型帶來了強勁的動力:如果說傳統的貼牌出口還能暫時“逃避問題”,那么如今要直面內銷市場,就勢必要抓緊補上品牌、設計、營銷等短板。

        在東莞美馳圖實業有限公司,該公司總經理吳克翰告訴記者,2008年底公司開始轉型升級,大力開拓內銷市場;發展到現在,美馳圖已經開始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延伸,2011年國內經銷網點已經達到400多個,內銷同比增長了120%。他特別提到,“在你們廣州的華潤萬家超市里,已經可以見到我們的產品了。”

        按照吳克翰的計劃,未來的三年內銷每年增長50%,不久的將來,人們隨便走進內地一家百貨商場、超市,都可以看到美馳圖的產品。

        便利政策成內銷“轉換器”

        對于加工貿易企業來說,出口轉內銷的前景無疑是光明的,然而道路卻是曲折的。

        有一家加工貿易企業曾跟記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做內貿和外貿的差別有多大?一件小小的電子產品,內地和外國的插頭都不一樣,需要特別安裝一個轉換器。外貿轉內銷也是這個道理。”

        所幸的是,省委、省政府和各級地方政府都大力支持和鼓勵加工貿易企業拓展內地市場,并出臺了一攬子政策措施加以扶持,為加工貿易企業轉內銷安上了政策的“轉換器”。一方面不斷完善內銷服務機制。簡化加工貿易保稅貨物內銷手續,方便企業內銷,另一方面搭建內銷交易多方位平臺,發揮中博會、外博會和廣貨全國行等內銷平臺的紐帶作用,為企業產品進入國內市場提供展示交流渠道。

        從1999年開始,深圳市服裝行企業協會就組團參加北京服裝展,2001年創辦的“中國(深圳)國際品牌服裝服飾交易會”,通過形式多樣的主題推廣活動擴大品牌影響力。截至去年,深圳服裝企業產品暢銷國內100多個大中城市,在大城市一類商場的市場占有率高達60%以上。

        除此之外,對加工貿易企業而言,便利措施的密集出臺,也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內貿的“游戲規則”,“再造”內部工作流程。

        從2009年至今,愛普生技術(深圳)有限公司的內銷金額逐年遞增,但據其物流與報關部經理歐陽群介紹,現在僅需要以前一半的人力就可以完成相關手續的辦理跟進,因為海關部門推出的“集中申報”“先銷后稅”等政策大大簡化了相關手續,很多以前不方便安排生產周期的短小訂單也可以集中生產、銷售了。

        4

        人才戰略

        “人口紅利”轉向“人才紅利”

        廣東加工貿易企業從業人員素質提升亮點

        2008年 2011年

        從業人員數量 1600萬人 1400萬人

        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人員比重 5.6%  9.2%

        來自湖北省赤壁市的梅蓮珍是捷普電子(廣州)有限公司的老員工,入職已有16個年頭。剛到捷普時,她只是生產線上一名普通的收料工,但現在她已成為了制造部的主管。

        今年4月,經過捷普人才發展國際學院培訓之后,梅蓮珍順利升為主管。而像她這樣的,在捷普不獨一例。捷普人才發展國際學院已經招收2批次共50名的捷普藍領工人。第一期24名畢業學員中,已有17名升為生產主管。

        在以前,這樣的經歷對梅蓮珍來說似乎還很遙遠,但如今,類似的故事正在越來越多的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上演。企業內部的職業培訓,不僅為普通工人提供了上升通道和更多的發展可能,同時也令企業提升了生產和管理流程水平,為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提供了必要的高素質人才支撐。

        除內部基層員工的培養提升外,外部高層次人才引進也正在成為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人才結構優化的另一抓手。“由內到外”、“內外兼修”的人才結構優化模式正帶領加工貿易企業從“人口紅利”時代步入“人才紅利”時代,并飽嘗甜頭。

        人才梯隊讓基層員工實現飛躍

        位于廣州的國光電器(002045)股份有限公司在人才培養方面,提倡“無縫鏈接”的精神,主張從招聘開始到生產部門的用人都用一套系統的理念來培訓員工,降低過去人事部招工、培訓與生產部門用人相互脫節的方式。

        “生產車間里面的每一名技工,都有通過晉升最終成為管理人員的可能。”國光董事副總裁郝旭明介紹,國光為藍領工人設計其職業生涯之路,為員工設計多個晉升通道,使員工職稱的晉升與其工資相匹配。與清遠技工學校等一些職業學校合作,開辦“國光班”,針對性地對未來的產業工人作階梯教育。而在企業內訓方面,除了崗前培訓以外,在國光管理學院內,目前設有電聲、電子等十幾個科目,每個科目都有20多名從現有員工中挑選出的導師。

        而捷普則建立了EAP學歷資助項目,與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創辦了廣州市首個校企合作直屬班——電子科學技術(高起專)華工捷普直屬班。

        華工捷普直屬班利用網絡教育與成人高等教育相結合的方式,為職工量身定做了多門電子科學技術專業的課程。通過網絡教學、面授教學、借用企業作為實習基地的方式,結合企業生產技術要求,聘請公司內部工程師和華工的教授一起指導學生實踐。該直屬班學制為兩年半,考核合格后,學員將獲得華南理工大學繼續教育學院頒發的大專文憑。目前為止,華工捷普直屬班已經為公司培養出148多名大學生。一些普通基層員工提升了學歷,更提升了能力。

        這樣的案例如今在廣東加工貿易企業中普遍存在。不知不覺中,加工貿易企業對員工的態度也發生了改變,從過去的“人來了就用,人走了再招”,到更加注重員工技能培養和素質提升,對“人”的需求開始從“人力”到“人才”的轉變。

        高端人才引領技術跨越

        提高學歷門檻,引進高層次人才,培養研發人才團隊,則是加工貿易企業享受“人才紅利”的另一個路徑。

        根據東莞市經信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08年以來,東莞加工貿易企業研發人員占從業人員比重提升至1.3%,新設研發機構441家,累計研發投入315億元。大中專學歷以上從業人員比重提高了7.5個百分點。

        受益于此,東莞加工貿易企業技術創新水平明顯增強,工藝創新流程明顯增優。新增境內外專利授權3341個。但不只東莞,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改變生產效益的嘗試正在全省各地四處開花。

        位于清遠的廣東先導稀材股份有限公司建立了“先導材料研究院”,招聘了外籍專家2名、3名博士和30多名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發薄膜太陽能材料、紅外光學材料、LED材料及其它光電材料,提高產品附加值。

        廣州海鷗衛浴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則把研發團隊建在國外,設有工程研發部、新產品試制科、模具研發中心、電鍍及PVD部、洗鉛中心,多環節保證產品技術的先進性。2010年組建廣州市衛浴制品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研發人員有300人之多。

        事實證明,通過引進高層次人才,發揮人才的價值,廣東加工貿易企業開始享受到更大的甜頭。企業因此有了話語權與議價權,實現了產業鏈向上游的技術創新延伸升級。

        一系列從業人員結構優化的嘗試使得全省加工貿易企業對人的數量需求減少,對人的質量要求增高,“人口紅利”的甜頭開始改變為“人才紅利”。根據統計數據顯示,三年來,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年末從業人員由2008年的1600萬人下降至2011年的1400萬人,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員比重從過去的5.6%上升到9.2%。

        5

        創新經營

        從單一到多元,從低端走向高端

        在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推動下,我省原先相對單一、相對簡單的產業正在走向多元化,在此基礎上,廣東的產業層次不斷向高端加快轉變。

        省統計局數據顯示,2011年,全省從事加工貿易業務的企業中,技術密集型企業達6669家,占23.0%,比重較2008年提高了3.8個百分點;資本密集型企業達10453家,占36.1%,比重較2008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勞動密集型企業為11848家,占40.9%,比重較2008年下降9.8個百分點。

        與此同時,我省加工貿易產業鏈條也越來越長。目前,70%粵企有深加工結轉業務,平均深加工結轉次數由2008年的2-4次上升為2011年的2-7次。

        多元化轉型下的民營上市公司

        位于廣州的國光電器,近年來因其多元化創新發展路徑取得了卓越成效,在行業里頗為出名。據了解,多元化轉型的推進,讓這個企業迅速成長為一家年銷售額達到20億元人民幣的民營上市公司。

        “公司創立之初,國光只生產制造揚聲器一種產品,但隨著國際市場需求發生變化,客戶采購意向愈來愈由單一的揚聲器,轉變為成套、系統電子產品。這讓我們第一次意識到要對產品進行多元化的轉型。”說起這家公司的多元化之路,國光電器董事副總裁郝旭明滔滔不絕,“2003年國光順利完成第一張30萬元的系列產品訂單,使公司初步實現了電子產品轉型。目前,國光已經完成了單一的揚聲器向音響集成系統的轉型升級,具備了日產10萬套音箱、5.6萬套電子功放的生產能力,這大大提高了我們的市場競爭力。產品本身的多元化創新讓我們上了一個大臺階。”

        但這僅是開始,讓國光得以繼續發展壯大的,還有其橫向延伸的產品線。“我們意識到,要做得更大更強,就必須將產業鏈由單純的成品組裝向關鍵材料、重要模具和核心部件產業鏈延伸。”郝旭明說。

        “創立早期,我們的新產品開發曾多次因為供應商的不配合而停滯,為了改變這種過度依賴供應商供應原材料和零部件的模式,我們開始關鍵部件的自產,這些部件是產品的最核心部分,而這些研發出的高檔部件配合用在自主研發產品上,使其附加值大大提高。”

        如今,國光公司有了自己的模具、注塑、噴油、紙盆、音圈、電線生產線,實現了關鍵材料、重要模具和核心部件的自供,逐步形成了電聲產品的產業集群。

        郝旭明還告訴記者,未來幾年內,國光還將建設電子電聲公共服務平臺,打造一個百億元電子信息科技創新基地,爭取更多的上下游企業在周邊集聚,實現產業鏈更深層次的轉型升級。

        多元化轉型在珠三角遍地開花

        事實上,由于歷史的原因,珠三角加工貿易企業是我國第一批引進的從事加工貿易的企業,其單一的產品線、簡單的來料加工形式正是本輪轉型升級的關鍵。

        在廣州,許多加工貿易企業已形成了簇團化或上下游產業鏈延伸的態勢,產業配套逐漸齊全,產品檔次也逐漸提升,由傳統的玩具、紡織服裝、鞋類等轉型升級為高科技和高附加值的出口產品。這無疑已經成為廣東產業經濟的最明顯優勢。

        在東莞,光陣顯示器制品有限公司通過轉型升級實現產業三級跳,成功由傳統家電行業到現代光電行業到尖端醫療領域的提升,目前以高端攝像產品、自主研發的光電應用產品為主導產品,重點布局光電應用終端產品,徹底擺脫被OEM牽著鼻子走的命運。

        但這些都并非特例,事實上,這在珠三角已經是非常普遍的現象。

        在這個我國承接第一批加工貿易企業的城市,全國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示范城市的東莞,加貿多元化發展可謂隨處可見。

        東莞外經貿局副局長蔡康對記者介紹,以被譽為世界紡織基地的大朗鎮為例,現在的大朗工業結構實現由一枝獨秀向多業并舉轉變,全鎮形成了毛織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異軍突起,裝備制造業蓬勃發展的三足鼎立局面,與此同時,該鎮的現代服務業實現由零星少量向全面繁榮轉變,現代服務業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數據顯示,目前大朗鎮的三大產業比例已由2008年的0.08∶62.3:37.6調整為2010年的0.1:59.7:40.2。

       
       

      美家網的微信公眾號二維碼
      推薦本文:
      今日熱點
      更多>>
      精彩專題 / Wonderful topic
      更多>>
      中國(佛山)陶瓷工業年會暨陶瓷行業榮耀榜
      第八屆中國(佛山)陶瓷工業發展年會視頻
      廣東陶瓷工業執照大獎
      •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第七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總評榜投票專題

      •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專題:第六屆中國(佛山)陶瓷發展年會暨陶瓷十強企業授牌儀式

      •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專題:2017第二屆佛山陶瓷十強企業特別專題

      •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專題:中國陶瓷趨勢論壇暨中國陶瓷十強企業總評榜

      行業焦點 / Industry focus
      更多>>
      奇米影视7777久久精品| 精品一区二区三人妻视频 | 99久久免费国产精精品| 国产最新进精品视频| 精品无码人妻一区二区免费蜜桃 | 1717国产精品久久| 国产精品国产AV片国产| 老司机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一区精品麻豆入口| 91麻豆精品国产自产在线| 国产精品综合久成人| 揄拍自拍日韩精品| 亚洲精品无码高潮喷水在线|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久久国产精品一国产精品| 久久国产精品99国产精| 9久久免费国产精品特黄| 精品久久久无码中文字幕边打电话| 中文精品久久久久人妻不卡| 2020天堂在线亚洲精品专区| 久久国产热这里只有精品| 国产精品午夜剧场| 国内精品视频九九九九|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 久久99国产精品尤物|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99| 精品日韩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视频一区精品自拍|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三区熟女| 亚洲高清日韩精品第一区| 久久精品丝袜高跟鞋| www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日本|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无码久中文字幕| 精品日韩99亚洲的在线发布| 国产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国产在线视精品麻豆| 国产精品成年片在线观看| 91在线精品中文字幕|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国产原创精品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