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浴廠稱染病與工作環境無關,部門表示可集齊資料申請工傷認定。
廠方:否認患病與工作環境有關
昨日下午,記者來到位于禪城工農路深處的科爾納衛浴廠。
進入生產間,一股嗆鼻的氣味撲面而來,七八個工人帶著口罩和針織手套正在給浴缸貼纖維。據這些工人稱,最年輕的才到工廠工作不到半個月,工作時間最長的接近6年,大多出現過手上有紅斑、發癢等癥狀。
對于葉女士的癥狀,工廠法律顧問代表廠方接受采訪表示,葉女士進工廠工作不到1個月,還處于試用期,因此還沒簽勞動合同。廠方否認葉女士患病與工作環境有關,“做同樣工序的其他員工都沒有患這種病,不可能是工廠材料導致她得病的。”
廠方認為,根據醫院的診斷,葉女士還患有其他慢性病,懷疑“很可能與她原來的那些慢性疾病有關。”廠方表示,將會通過正規程序做醫療鑒定,通過鑒定最終確定葉女士患病是否與工作環境有關。
部門:集齊資料可申請工傷認定
胡先生告訴記者,他已將妻子的情況反映給了石灣鎮街道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但由于廠方不提供勞動證明,該局并未受理。
該局工作人員表示,葉女士可向勞動部門提交資料申請工傷認定。如果真如家屬所說“廠方不提供勞動證明”,葉女士可提出人證如工友證明其確實在這家企業工作過,或工資卡、工資條、工作證等物證,他們集齊資料將轉由區級勞動部門受理。對此,葉女士多名工友已簽名,證明葉確曾在廠里工作過。對于“勞動證明”,廠方負責人蘇先生表示,“只要勞動部門要求我們出具,我們就出具。”廠方表示, 葉女士還處于試用期,所以沒簽合同也沒買醫保。
葉女士怎么也沒想到,一個月前身上的紅斑居然會導致渾身浮腫、面部皮膚潰爛。昨日,由于沒錢進行后續治療,葉女士產生了放棄的念頭。而她丈夫則希望通過勞動部門讓工廠繼續支持治療。
家屬:沾上甲乙酮染上重病
葉女士和丈夫胡先生是湖南懷化人。據胡先生稱,2月9日,葉女士開始在佛山市科爾納衛浴廠工作,專為浴缸底部涂纖維材料加固,涂料以樹脂、鈷水和甲乙酮(無色透明液體,長期接觸可致皮炎)為原料。
3月10日,葉女士在工作時,甲乙酮滲進手套與右手食指接觸,“有種被燒焦的感覺。”葉女士說,隨后手指開始掉皮,手上出現紅斑,有點癢。3月11日,葉女士到醫院治療,后來病情逐漸嚴重。葉女士夫婦認為,發病原因與甲乙酮有莫大關系。
3月18日,葉女士在禪城區中心醫院住院治療。由于病情加重,3月31日,葉女士轉到市一醫院治療。根據市一醫院4月20日出具的一份疾病證明書,葉女士被診斷為:1、紅皮病、全身重度剝脫性皮炎、多系統功能受損(肝、腎、血液、呼吸);2、急性腎功能衰竭;3、病毒性肝炎(慢性、乙型);4、肺炎;5、局部皮膚感染。
不過,醫院的診斷資料均未證明,葉女士的病癥與甲乙酮有直接關系。
昨日上午,記者在市一醫院住院樓看到,葉女士渾身浮腫,面部皮膚脫落,嘴唇四周潰爛,手指也已經黏在一起無法張開,衣褲上隱隱有血跡。“我現在全身脫皮,肝、肺、腎等各個器官都在滲水,每天都要做透析。”葉女士說。
胡先生說,事發后,廠方陸續墊付了6萬余元醫藥費,4月20日又付了2000元,“不過現在工廠已經不給錢了。” 胡先生則希望廠方能賠償,讓妻子繼續接受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