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來,有關中國奶業國標被大企業綁架,成為全球最低標準的新聞被越炒越熱。有關專家指出,去年6月開始執行的中國奶業標準為國際最低標準,在蛋白質含量方面低于發達國家,而菌落總數標準卻超過歐盟二十倍。而造就這部標準的正是國內兩家知名的奶業企業。
回過頭來,我們將目光放在標準缺失的陶瓷行業。在這里,由企業牽頭制定的標準也并不在少數。
中國陶瓷板行業標準被個別大企業綁架
一直以來,陶瓷行業的標準缺失都是困擾其發展的瓶頸之一,也正因此,近年來有關的各種地方標準,甚至國家標準都在陸續被發布執行。我們看到,在陶瓷行業中,無論是地方標準還是國家標準,大型企業的身影都揮之不去。大企業參與制定標準有其利在,也有其弊。在制定的過程中,大企業依仗自身的技術力量和市場情況會將標準的利益天平超自身來傾斜。
在2009年11月5日開始執行的陶瓷板國標中,就有其主要起草單位為國內陶瓷產品知名企業,而遭到其他企業的質疑和抵觸,有業內人士甚至直言該標準完全是為折價企業推行起草方產品或技術而制定,忽略了其他陶瓷企業目前的市場和產品。制定起草企業并非都有“綁架標準”的行為,但整個標準制定過程的不透明使得其他企業對標準的公正性難免不予以懷疑。
中國陶瓷板業標準應考慮國際競爭
參與制定陶瓷板國標的廣東蒙娜麗莎陶瓷有限公司是一家產品品類眾多的陶瓷企業,并非專業制造陶瓷板!短沾砂 ceramicboard》(GB/T23266—2009)標準由非專業生產企業蒙娜麗莎負責起草,其中關于陶瓷板厚度的規定為不超過6mm,這一標準遠遠比國際上通行的3mm-5mm標準要寬松,具有明顯的區域特色。采用“不超過6mm”作為厚度指標,缺乏充分的依據,這種國際最低標準有遷就蒙娜麗莎生產技術水平之嫌。
實際上,蒙娜麗莎類似產品主要出口地為亞洲等新興市場,在歐洲非常鮮見,該標準對陶瓷板上表面積的限制則更缺乏考量。歐盟對中國陶瓷反傾銷案愈演愈烈,中國陶瓷磚出口歐盟市場面臨巨大危機。蒙娜麗莎主導的陶瓷板國標根本無法觸及出口歐盟的最低標準,可能連亞洲市場都保不住。
落后標準下生產的產品顯然落后
更嚴重的是,這一標準有可能在產品指標上誤導企業,使企業失去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厚度不大于6㎜、上表面面積不小于1.62m2的國家標準與國際標準相比,面積增大數倍,厚度增加近一倍,陶瓷薄板硬度較大,對切割技術要求較高,表面積過大的陶瓷板不利于運輸和工程現場加工,使建筑工程存在較大的操作隱患。而且在生產中對原材料和能源的浪費也比較嚴重,與全球陶瓷行業推行低碳環保背道而馳。
如果陶瓷行業以蒙娜麗莎主導的陶瓷板國標套用在陶瓷薄板生產上,如此落后的標準只會使得陶瓷薄板企業生產工藝集體倒退,標注落后,技術落后,產品落后,價格低廉,在國際競爭中完全處于中下流。如此落后的標準將會造成具有國際標準生產水平的企業被迫退出,或遷就國標生產“大厚板”。
為行業制定標準絕對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它有利于整個行業的良性發展?墒牵覀儽仨氄J識到是,在制定標準的同時,一定要結合當前的市場行為以及整個行業的發展軌跡,科學,大眾的制定有價值的標準。標準的制定不是幾家企業,幾個學者閉家“苦練”三載就能橫行天下的。廣泛的聽取業內意見,公開,透明的采納各方提議,開誠布公、開明納諫,制定真正有價值,有內容的標準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