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上一任的佛山市領導林元和,還是本屆市領導陳云賢和李貽偉,他們一直都在強調,“我們趕走的不是企業,而是污染”。做大做強佛山陶瓷產業,讓世界認識中國陶瓷,認識中國制造,是歷屆政府的共識。
佛山陶瓷的優異表現,與整個區域良好的商貿氛圍密不可分。“十一五”時期,制造業30個行業中,佛山有22個行業總產值占全國1%以上,其中6個行業占5%以上,陶瓷、家電、專業機械、鋁型材、小五金等在全國占有顯著市場份額。在民資唱主角的佛山,民營經濟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8%,成為打造“佛山制造”招牌的中堅力量。佛山陶瓷要發揮集聚區和龍頭企業的帶動效應,推動整個制造業的升級,顯然是當仁不讓的責任。
在產業轉移升級的過程中,“建陶重鎮”南莊鎮提出產業“優二進三”戰略和城市化發展戰略。即優化提升支柱產業陶瓷制造業,重點發展以陶瓷物流、會展、研發、總部、旅游、文化、中介等為主的現代陶瓷服務業,以及高新陶瓷、特種陶瓷、航天陶瓷等高端陶瓷制造業。經過三年的整治,南莊陶瓷企業從高峰期的75家銳減到13家。而與此同時,昔日的“中國建筑第一鎮”蝶變成全國最大的陶瓷展示貿易中心,轄區內的華夏陶瓷博覽城、陶瓷總部基地、瓷海國際共進駐陶瓷營銷中心1100多家,屬于總部的150家,并在2010年12月16日成功掛牌“中國陶瓷商貿之都”。從“中國建陶第一鎮”到“中國陶瓷商貿之都”,由制造業重鎮演變為商貿重鎮,南莊又完成了一次歷史性的跨越。
南莊的新定位是“大產業、大商住、城市化”,當地政府圍繞這一目標,全面優化提升南莊發展規劃。建設世界級的陶瓷總部中心,著力打造珠三角城市型的宜居生態新城。以物流園和吉利工業園為主要載體,著力推動現代陶瓷和新興制造業的加快發展。物流園重點培育完善陶瓷產業鏈,推進展貿、營銷、總部等產業發展,形成“大陶瓷”產業格局。
而石灣鎮街道也提出建設“千年陶都”,力爭3年內使“千年陶都”初步成型,將石灣建設成為中國陶瓷總部基地和國際陶文化圣地,最終形成文化、產業、環境融合共生、互促共榮的新局面。
據了解,陶瓷產業和文化的融合是“千年陶都”追求的目標。對陶文化的挖掘、利用是建設“千年陶都”的重點內容。石灣鎮街道有關負責人介紹,石灣將進一步盤活南風古灶、河宕貝丘遺址、石灣公仔、陶藝作坊等陶瓷文化遺產,利用好陶瓷品牌薈萃、陶藝大師眾多等優勢,申報成立廣東陶瓷文化研究基地。
滄海橫流,方顯出英雄本色。改造傳統產業,推動產業升級,佛山陶瓷產業整治提升的成功案例,奏出了珠三角產業轉型升級的最強音。經過新一輪的整治提升之后,佛山的陶瓷產業煥發出勃勃生機。廣東省委書記汪洋到佛山就產業轉型升級進行調研時興奮地指出,“如果說我在東莞只是看到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曙光的話,我在佛山看到轉型升級的朝陽。佛山的做法非常值得鼓勵,其取得的成績也為廣東實現‘三促進’增添了信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