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總署最新公布了一組數據:2010年上半年1至6月,中國家具出口總額為159.7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上漲32.4%。進入2010年,歐元匯率曾一度大幅下跌,甚至有與美元持平的趨勢。令國內經濟界對金融危機后稍有抬頭的中國出口貿易充滿憂慮。而在此震蕩下,中國家具出口額卻出現了喜人的上漲,這大大鼓舞了中國家具產業的士氣。由此,國內經濟學家、媒體均對2010下半年家具出口持樂觀態度。
匯率不穩困擾出口導向型企業
但在全球經濟走向仍撲朔迷離的當下,曾經作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的出口,是否能一如既往的成為中國制造企業的財源?出口值占銷售總額一直超過30%的中國家具行業是否真的能迎來出口貿易的“春天”?下半年中國家具出口之路,是否真的如此平坦?
海外展團搶灘國際家具展 或成歐美買家新寵
在前不久召開的第十六屆中國國際家具展預熱會上,家具展主辦方——上海博華展覽公司董事長王明亮先生向全國的財經、地產及家居類媒體透露,本屆展會的海外展商數增長達到15%,其中包括了家具業老牌生產大國意大利企業的組團參展。除了意、法、日等世界家具業發達國家的參展,記者還注意到以越南、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展團正在以新興生產大國的形象搶灘國際家具展。
勞動力成本和經濟發達水平更低的東南亞國家,在家具成品上更具有價格優勢,這是否會對中國家具出口造成沖擊?博華董事長王明亮先生和中國家具協會朱長嶺副理事長,在答記者問時,均表示存在海外展團把中國國際家具展作為轉口平臺打入第三國的可能性。新的競爭對手已經在家具領域挑戰“中國制造”。
人民幣升值是誘因 可持續發展需“量價同增”
外部競爭壓力日增,支撐家具出口增長的內部動力卻明顯不足。雖然從海關總署公布的上半年家具出口數字上看很是喜人,但該增長率是基于受金融危機影響最深刻的2009年上半年得出的。由于2009年上半年是中國家具出口最黯淡的時期,出口額的縮減拉低了比較的基數。同時,人民幣的升值是家具出口額增長的誘因。金融危機后,國內的不少家具外銷企業放棄美元,轉而以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這也成就了中國家具出口金額的增長。
國際貿易是否能一如既往的成為中國家具企業的財源?
記者曾就此數據采訪了中國家具協會副理事長朱長嶺。他表示,上半年的出口增長并非是量與價的同步上升,出口額雖顯示增長,但中國家具的出口總量并沒實現增長。在并不能讓人寬慰的出口量中,還存在一定比例的“補庫存”現象。歐美家具商在金融危機期間消耗的庫存需要在今年進行補貨。但從能支撐出口長期穩定增長的消費能力來看,歐美家具消費市場并沒有出現復蘇跡象,補貨后的短時間內不再會有大量訂單。
出口導向型企業規避風險 長三角家具出口力挽狂瀾
“外憂內患”在鞭策著我國出口導向型家具企業的自我提升。在出口企業聚集的長三角家具生產基地中,中國家具出口的“陣痛”與“轉型”正在深層孕育中。除了全國家具行業老生常談的現代管理模式的引入,記者看到,不少長三角家具生產企業正在不斷地延長自己的產品線。在意大利企業紛紛減緩推出新品速度的后危機時代,浙江利豪集團正從“世界椅王”向“沙發新貴”轉型。將產品線從辦公椅延伸至沙發,為利豪集團在海外市場營造了新的銷售增長點。同時,玉環地區的家具企業正在抱團開拓新興市場——中東,以此填補因歐美市場疲軟造成的需求不足。
